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概念。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家国情怀也就可以理解成今天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但是受中国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也是课本中的内容,忽略了自身素质和家国情怀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爱党爱国爱家是初中生世界观、价值观所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社会和学校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

初中是构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素质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历史学科具有明显的优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历史真相,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教师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对历史有基本的认识。要让学生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对社会要有责任感。要让学生对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有使命感。目前,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产生了多元文化的观念。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家国情怀不能凭空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穿插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在课堂前精心地设计课堂的计划课堂的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教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铭记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在家国情怀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明确历史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知道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目的

当代初中生大多是“00”后,他们出生在和平稳定、物质极为富足的年代,因此在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难以理解中华民族所遭受过的痛苦和屈辱,因此也就不能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使学生更加珍惜现有的物质条件,使他们知道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励精图治,面对外来侵略、民族危机、自然灾害之后,仍然坚韧不屈、英勇向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是让学生向民族英雄学习,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优秀精神品格。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尊严。初中生大多为共青团员,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們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另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以祖国为荣,以自己是中华儿女为荣。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能够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内容单一乏味,但是将历史文化知识与一系列爱国教育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中出现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局限。爱国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丰富和扩充,许多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概念还很模糊,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智也不太成熟。认知水平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准。因此,在相关历史教育方面,不仅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老师也需要做到及时充实自己。

第二,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对历史教学存在固有的偏见,特别是高中计划学习理科的同学,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加上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第三,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知识文化水平,精神品质对孩子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国情怀匮乏,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引导,甚至“有样学样”,在历史学习中出现抵触情绪。

三、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发展的方向,在历史教学甚至是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中考为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狭隘,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从更加宏观的、长远的角度设立教学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设立一个教学目标,首先要做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目前的国情,了解过去几十年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辉煌成就,只有当学生了解到国家的真实情况,才能够使学生对国家有深刻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是建立在对国家的认同之上的。

例如在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课中,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主要参与人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到无产阶级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伟大精神,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中不可或缺的教育。

(二)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录像纪录片等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课中,由于本课程重点在于向学生讲述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背景和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脱离课本,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使学生通过纪录片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生动的形式也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纪录片能够使课堂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扩展,使学生透过历史事件本身去学习精神层面的内容。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身观点

鼓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在历史学习中的困惑也尤为重要。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气氛沉闷的情况,学生单一地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的能力,也不愿意去探索精神层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去学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老师也可以先进行提问,抛砖引玉,激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是不同的见解。例如在讲“辛亥革命”一课时,老师可以率先提问:“为什么资产阶级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无产阶级会登上历史舞台?”“这其中的必然性是什么?”通过找答案的形式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请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同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也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地加以引导。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中所传递出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四)开展课外活动

历史教学中适当的课外活动同样必不可少。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往往能够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近几年来,红色旅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渣滓洞”、名人故居等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标志,也吸引了人们更多的目光。这些文化景点不仅仅展现了这个城市历史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爱国精神的传承。因而,学校应当积极举办相关的参观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城市文化和承载的家国情怀。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學习,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进步,从而推动家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

老师也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广而深,正确的爱国主义培养不能只教授学生国家历史上以往的功绩和成就,要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学生不光要了解国家过去的辉煌与繁荣,也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曲折发展历史,在18世纪,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这些屈辱的历史,学生也要学习。老师通过讲述这些屈辱的历史,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民族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从初中阶段就有报国之志。历史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历史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需要学生从外部进行扩充。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互联网、旅游、读书、课外交流等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习。但是,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之前,老师应该做好信息甄别的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对于一些不良信息,老师应当做到提前甄别,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甄别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家国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社会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历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才能对自己有更加准确的定位,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因此,要更好地把历史教学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结合起来,引领初中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凯丽.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71.

[2]张金堂.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06-307.

[3]龙布加.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284.

作者简介:郭扬,甘肃省金昌市,金昌市第七中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365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