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谈读思达视野下文言文课堂教学

浅谈读思达视野下文言文课堂教学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令语文教师和初中生头痛的内容。文言文,语言晦涩,内涵丰富。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致使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阻碍。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笔者尝试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将学习文言文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锻炼文言文学习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文章以“读思达”为切入点,详细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读思达”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读思达;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提出了核心素养框架,要求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着力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提出了“读思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思考和表达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学生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经历这三个环节,才能建构出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且将知识内化为素养,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文言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机械地解读文言文,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核心素养培养无从谈起。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应用“读思达”建构文言文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文言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引导学生“读思达”文言文进行详细说明。

一、 读能引思:丰富认知的内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的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勤学好问,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呢?針对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很少阅读,也不会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认知世界,体验审美的主要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人生,还可以对文字语言进行思考、品味,实现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个人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做到边读边思考,实现认知内涵的丰富。所以,在组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多样化地引导学生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思达”中的阅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学生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是以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基础的。而且,当学生具备了阅读兴趣的时候,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就算遇到诸多的问题,也会自主探索、解决,通过解决问题,建构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导入环节应用多样的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笔者也立足教学实践,探寻多样的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策略,如心理激趣、情境激趣等。

以《木兰诗》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创设了语言情境:在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男耕种,女纺织。当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一般是男子入伍,上战场,保家卫国。但是,就有一个女子,做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国家被外敌入侵,发出征军令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替自己的父亲穿上铠甲,拿起武器,骑上战马,奔赴战场。这个女子是谁呢?她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在替父从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呢?使用如此生动的语言,很容易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体验语言情境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这个女子产生探究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顺势引出《木兰诗》,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阅读。

(二)引导学生诵读文章

朗读是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的朗读,学生可以透过语言文字,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朗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影响,觉得学生朗读文本是在浪费时间,于是剥夺学生朗读文本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很容易失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还难以通过教师的单向讲解,建立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基于此,笔者在实施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时候,

会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以《小石潭记》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文本。在此次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重点要完成断句任务。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断句,学生可以初步地认知文本内容,同时也为接下来继续朗读文本扫清障碍。在学生自主朗读之后,笔者联系文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详细的讲述,使学生在背景知识的辅助下,把握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并带着这种情感走进文本中,继续朗读。通过此次朗读,学生可以初步地感知到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为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夯实基础。接下来,笔者则将学生的朗读与文本解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笔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一遍遍地朗读具体的语句,从而带着理解,细细品味,实现个人感悟。通过反复的朗读文本,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之后,笔者组织轮流读活动,引导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将朗读渗透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朗读成为阅读文言文的主人,还可以使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借由语言表达,建构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效果。

二、 思能助达:推进认知的深度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的一项基本能力。思维,是以问题为起点的。“读思达”教学中的“思”是指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的教学活动。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读思达”文言文的时候,会联系文言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通过思考,学生不仅解决问题,建构对所学的理解,还可以就思考过程、思考结果自主表达,锻炼表达能力。

(一)教师提问

教师是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课堂问题的提出者。文言文,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说,是一大阅读难点。每一篇文章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有些问题则是需要指导的。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笔者在组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会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驱动学生重点探究文本内容,通过解决问题,建构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以《桃花源记》为例,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探寻到文本主旨,领会到陶渊明的理想和情怀。为了实现此教学重点,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如此问题: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使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美丽的桃花源景象,你们觉得是否存在桃花源呢?作者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呢?如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具有针对性。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笔者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继续提问。如,针对“惊艳桃花源”,笔者提出这些问题: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在看到桃花源和桃花源人的时候,渔夫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可以在思维作用下,细致地分析文本内容,把握关键词,获取问题答案,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感知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效果。

(二)学生提问

学生是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之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为了使学生能在思维作用下,自主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建立对所学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地发展思维能力,为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夯实基础。基于此,在实施“读思达”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文本内容,善于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先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读文本,从整体上建构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在此次阅读的过程中,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学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立足于此,笔者鼓励他们将这些问题展现出来,如作者的求学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和他们一起深入地分析文本,探寻问题答案。

三、 达能促思:促进素养的养成

“读思达”,对此,要先理清思和达的关系,不是思维在引发对话,而是对话在引发思维。表达是以阅读和思维为基础的,是学生对学习所得进行展现的过程,是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发现的信息展现出来,与小组成员或全班全体学生讨论,可以倒逼自己深入地思考、探究,实现思维能力的深度发展,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促进素养的养成。因此,在实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文提到的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之外,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书面表达,这些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所需自主选择的。

比如,笔者在组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带着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小组成员互动交流,通过表达,各抒己见,碰撞思维,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读思达”教学法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组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文言文学习兴趣,通过解决问题,自由表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为发展核心素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福瑞.“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19(5):131-134.

[2]徐艳阳.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出彩生姿: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97-98.

[3]张亚童.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4]许茜茜.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语文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赖丽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一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376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