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

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练、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老师灌,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如果在课堂上加强学具操作,就能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动态的数学知识。文章基于上述背景,一方面,从教师出发,努力研究学具的用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促使学生乐于思考、积极思考、高质量思考;另一方面,从学生出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学具运用

一、 引言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这样,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并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经验,探索适合低年级数学学具的使用策略。

二、 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应用价值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概念、知识等都相对抽象,对于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抽象的概念学习时,容易认知和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参与进来,帮助学生理解、验证、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深化记忆。而且,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值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学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上教学内容,学具的操作还能锻炼学生手、眼、脑等协调互动的能力,促进学生具象思维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原理,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课程。此外,学具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观察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学具运用时,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课堂的教学活力,通过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枯燥教学模式,巧用、活用、智力学具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三、 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策略

(一)巧用学具,精彩引入

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能否选用适当的学具,不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对学具的兴趣,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为此,课上学具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好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学具,学生观看,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主动诱导,精彩引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知识。比如,在一年级中认知和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时,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形状的学具,可以选取石膏形状的学具,或是教师自己剪裁的纸壳,再或是生活中符合教学要求的形状物品。然后,教师对这些学具进行配图和上色,当学生在课堂看见五颜六色的道具时,便会被其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可以拿起一个正方形的学具,让学生去观察正方形有几个边?几个角?并诱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物品。经过一番争先恐后的回答,学生会对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同学上台讲讲自己见过的图形物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感官认识。在课程的结尾,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分成小组,每个组对教师举出的学具图形进行抢答,最终答对多的小组获胜。教师在课后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学具,进一步深化对课上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并与家长完成互动,让家长选取家中的物品,让学生回答物品的形状。

(二)活用学具,积极探索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原因,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活用学具,积极探索。而且,教具的使用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适用越好。教具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应学生的感知能力,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用七巧板学具时,教师可以通过其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形状的组合。通过组合七巧板,活用學具,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探索和培养空间的观念,提高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和认知时间单位时,教师可以用一个钟表,让学生上台,通过手动拨指针的方式,很好地掌握时针转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一圈是60分,1小时=60分等,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有深刻的认知。活用学具能够增强学具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此外,在学习长度相关的课程内容时,教师通过不同的道具让学生深刻地认知厘米、米、千米的概念,比如一把尺子是20cm,0.2m等等。加深学生对不同的长度进制单位的理解。教师在活用学具时,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具课的运用效率。那么在活用学具时,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可以采用奖励原则。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表格,记录每次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对每次课上都积极准备的同学、运用学具流畅的同学等都给予奖励,同时作为后续期末考试分数中的一部分。通过此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学具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准备学具的热情。与此同时,在课上学具使用中,教师应该对操作中遇到困难,或是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加以耐心引导,教师应充当好鼓励和引导的角色。通过“再试试看,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方式为学生打气。

(三)智用学具,快乐巩固

学具的运用离不开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也直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对学具也有着较强的动手兴趣。教师在课上教学时,应该灵活运用学具,帮助学生收获快乐和知识。比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物品制作道具,像是废旧的包装盒、铁丝、线等。将这些废旧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制作成实用的道具。可以用包装盒制作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然后让学生用废旧的线,绕着长方形纸壳的边缘,就能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纸壳的面积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带领学生手工制作学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智用学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具,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收获快乐。再比如,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其中一个里面都灌满有颜色的液体,另一个空置。在教学中,将装满水的杯子倒出部分的水到另一个空杯子中,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从而感知体积的含义;而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绳子系上一个石头,将石头放入杯中。此时,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石头浸入和露出水面时,水面高度的变化,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体验到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

教师在面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时,也可以通过智用学具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时,教学难点在于教会学生“角的大小与边长短无关,只和两边所夹的角有关。”有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一知识点时,可能是一头雾水,教师在渗透过程中也会感受到难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智用学具,选取电视中的天线作为道具,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如果老师想得到更大的角该怎么办呢?”“老师是叉开更大的角度还是拉长天线的长度呢?”同学们看见天线这一道具,就能加深对角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将叉开的天线两端拉长到最长,并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变化规律与边长无关,从而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收获快乐。

四、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设置更加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等,都为小学数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学具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具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加深对抽象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也深刻感受到学具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巧用、活用、智用进行研究,以及为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魏斯荣,江云华.小学低段数学如何有效运用学具的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

[2]周瑞平.探究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J].新课程,2018(1):43.

[3]梁桂珠.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适度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6).

作者简介:何春燕,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377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