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科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目前各校的小学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要结合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未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比较差,而且教学理念落后,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科学制订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其次,教学内容不合理,目前虽然部分学校更新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教材内容作为全部教学内容,并未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难以真正融入阅读学习中,影响着教学效率。最后,过于重视考点讲解,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过于重视考点讲解,要求学生记忆考点,并未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致使学生的阅读具有局限性,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阅读理解教学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简单来说就是对语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应用的过程,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如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拓宽教学资源,建立大语文观念,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课堂内外联系、学科融合的教学体系,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开展拓展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阅读是指结合某一阅读素材或者某一主题,搜集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整理,加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信息,感知课文,丰富的感知能够深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宽泛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进而形成属于自己意义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人们对鲁迅的拥护与爱戴,感知鲁迅为他人着想的伟大品格,就要让学生贴近人物,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与鲁迅相关的故事、名言等,然后将各个资料进行汇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鲁迅的伟大形象,当有了丰富感知时,学生就会对人物有个性化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让学生整合课中信息,阅读的目的是获得意义,意义的获得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具体社会情景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对象,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周瑜与诸葛亮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的信息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三国演义》中“借东风”故事相关材料,让学生对两篇材料进行对比,总结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进行课后延伸,大语文理念的教学重视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完成阅读学习并不意味学习结束,例如:在学习完《少年闰土》后,闰土在小学生心里很完美,经常会讨论闰土的勇敢,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问学生想不想了解中年闰土的形象,然后为学生推荐《故乡》,让学生了解闰土的变化与造成其变化的原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处于良好学习状态中,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可以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视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观察教材插图对所描述的事物进行想象,然后应用文中语句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对不同梯度学生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并对学生给予关怀,激发其进取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保持思维活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条件,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最大自由,畅所欲言,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也要巧妙导入课文,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设置层次性导语导入课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一定程度的质疑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更加积极,促进学生阅读探索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教学,在备课阶段结合阅读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所设疑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阅读探索能力。例如:学习《失物招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疑,“文中提到的失物指什么,这些失物主人是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判断出失物主人”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找到答案,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给插图谈一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并阐述自己的感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自主性,多角度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自主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拥有自主意识才会调动阅读自主性,进而提升自辨、自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自主性。首先,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信心,增强自主阅读意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智力发展特点决定学生学习具有较强依赖性,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不恰当的批评就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反感畏惧语文阅读,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取鼓励措施,例如: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流利,教师不要一味指责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也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实施负面评价,而是要站在勇气可嘉或者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褒奖,帮助学生找出阅读不流利的原因,既可以保护学生自尊心,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主性。其次,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掌握阅读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依赖心理,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文同时创新思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方法有很多,例如:组织课文讨论活动,使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表扬学生的创新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最后,从多角度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还需要教师多角度布置阅读任务,加强课外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读物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教师科学地选择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内容。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为其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记录下来,可以写成读后感,小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深入了解学生阅读种类,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鼓励与纠正,或者教师可以组织读后感评选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营造良好阅读气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首先,营造良好阅读气氛,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对文章主题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传授给学生,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為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引导其自主阅读,由易至难,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例如: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选择四名学生分别进行阅读,并阐述所读部分的感受,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感受表达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进行多样化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新教育方法,使得朗读受到了忽视,但小学生处于汉字认识初级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其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读出作者心声。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找出黄山石头的奇特,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这样就可以自然地表达出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阅读情感,提升阅读能力。
三、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阅读理解教学,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自主性,多角度布置阅读任务,营造良好阅读气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云迪.用阅读点亮儿童精彩人生: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19):16-17.
[2]班杰.点亮阅读之灯、开启智慧之门: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6):162.
[3]王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70-72.
[4]王景清.立足文本提升素养: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路径[J].华夏教师,2020(6):27-28.
作者简介:苏海红,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姚寨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