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家族企业

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

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

姜鹏

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率精兵行军两千余里,大败匈奴左贤王,从此匈奴远遁,长城内外一片祥和。然而,《资治通鉴》记载,在这次战争中,“汉所杀虏匈奴合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也就是说,汉朝与匈奴死亡人数大体相等,可见汉朝民众为这一次大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好在对于广大的汉朝百姓而言,匈奴人远遁漠北,这股危险的力量终于远离了汉朝边境。

为了巩固胜利的果实,“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汉朝政府派军队进入到黄河以北的朔方城一带,一直往西到令居,即黄河上游地区。在这里,汉朝“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开挖水道,垦田灌溉,还设置了专门奖励农耕的官员,前前后后,总计调拨了五六万人到那里屯驻。这些人亦兵亦农,边境安宁时就务农,战事紧张时就武装起来成为士兵,这样一来,就能把对于匈奴战争的胜利果实巩固下来。在此基础上,汉朝还可以“稍蚕食匈奴以北”,逐步往北推进,匈奴就只能往北退去,由此看来,这是一条积极防御的妙计。但是,对匈作战中,汉朝损失巨大,除了人员阵亡还损失了十余万匹战马。要知道,优良的战马是汉朝能够大败匈奴的重要法宝,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汉朝都没有再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地主动出击。

虽然汉朝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匈奴人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失去了水草最为肥美的放牧地区。面对这种窘境,“匈奴遣使于汉,好辞请和亲”,当匈奴的使者说清来意之后,汉武帝“下其议”,让大臣们共同商量,寻找应对之计。

在商讨的过程中,博士狄山主张应该和匈奴恢复和亲关系,在当时,“博士”是皇家的咨询团队,其职责就是用知识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所以狄山的话引起了汉武帝一定的重视。针对狄山的意见,汉武帝询问了一个叫做张汤的官员。张汤回答汉武帝说,“此愚儒无知”;狄山反驳道,“臣固愚,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意思是我是很愚蠢,但是我很忠诚,我这种愚蠢的忠诚,总好过张汤这种奸诈的忠诚。

汉武帝听后非常不高兴,因为张汤当时是他非常宠信的一个大臣,狄山说张汤非常狡诈,不是同样批评汉武帝没有识人之明吗?于是汉武帝换了一个角度来问狄山,“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意思是你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谈论如何对付匈奴,那么,假如我让你到边境地区去守一个郡,你能够挡得住匈奴人的入侵吗?我们想想,狄山只是一个学者,丝毫不了解边疆环境,就连韩安国、李广这类军人,尚且不能保证一定能挡住匈奴,更何况是一个书生呢?所以狄山回答说,“不能”。

汉武帝又问,“居一县?”狄山依然回答,“不能”。紧接着,汉武帝再次追问,那如果我要你去保护一个边境上的小小堡垒呢?面对汉武帝的再三追问,狄山“自度辩穷且下吏”,于是回答,“能”。听了狄山的回答后,汉武帝居然真的派遣他到边境上,保卫一个小小的堡垒。一个多月后,匈奴的骑兵攻破了这个小堡垒,杀了狄山。自此以后,“群臣震慑,无敢忤汤者”,意思是朝中大臣没有人敢再得罪张汤。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狄山被杀”这件事呢?

首先,狄山或许的确有些愚笨,他提出的和亲建议不一定对,但是,难道仅仅因为他不够聪明、有些迂腐、提了一个错误的意见,就可以把他送到敌人的铁蹄底下,让敌人杀了他吗?当然不可以!在处理这一事情的过程中,汉武帝的暴戾之气显露无余。

第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错误的意見?因为他人的意见错了,就永远不许他说话,永远剥夺他表达自身意见的权力和机会,这样的处理方法显然不对,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永远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议论,没有反对,没有反复的辩难,那正确的意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看待“狄山之死”这件事时,我们深入内里发现,实质是在表达? 遇到问题多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表达的机会,并不是说希望每一个人的观点都百分之百正确,关键在于,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本身就很重要。因为舆论意见需要多元化,只有在反复辩难的过程当中,才会有相对正确的意见出现。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意见本身,而是不同意见能够同时存在的平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