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影
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学习者掌握新知识、获取新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与教师彼此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积累,还要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将重点探讨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主要论述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互动质量。
关键词:准职业人 大学课堂 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b)-0215-0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互动式教学是将学生引导为积极的知识接受者同时又将教师转换成知识的多维提供者的双重理论方法”。可见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通过交流、分析、讨论等方式,彼此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帮助教师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双方共同进步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是对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模式的革新,是帮助学习者积极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接近实际的情境,引導学生控制行为、分析问题、尝试给出解决方法、检验方法可行性,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监督者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堂熟堂外生”的问题,同时,它还有利于培养自主性、认知力、思维力等各方面素质高的社会性人才,达到国家对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 传统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
互动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即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反观现实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片面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机会有时会被迫剥夺,因为有人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会导致课堂乱作一团。有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要远远多于国外课堂,然而国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要远远大于中国课堂。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互动模式为个别提问,即教师向某个学生个体提出问题,要求其给予一定答案,或者集体提问,即面向学生群体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并以集体问题作为课堂互动的重要模式,可是国外课堂互动模式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并且将后两者视为更重要所占比重也大些。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成长,而且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不会影响甚至破坏课堂气氛,相反,它还能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实强调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2 认知上互动多,情感上互动少
人本注意学习观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是要培养即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形式的知情何以的人”。然而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而轻视情感的养成,需知道,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要从传统的单方面强调认知互动转移到到即关注认知互动同时关注情感互动上来。认知无疑可以影响情感,同样情感也可以反作用于认知,要明确情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助推器,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力,要认清情感是人类认知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互动。
2 加强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措施
2.1 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忽视或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劳动的过程”。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中心,教师是权威,课堂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但是这样的课堂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互动,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情感发展的帮助者,把学生课堂主题地位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要清晰地认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发问者,学生也有发问的权利;教师不仅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还是激活课堂气氛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少讲一点,做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只在关键时刻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向促进者转变,从原来的导师向现在的学友转变;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互动,更要鼓励生生互动。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注重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更多体现在引导者、帮助者上,这对教师的课堂主导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同时,它还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是学生们的合作、沟通能力,所以准职业人培养课堂要求既把学生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又把他看作一个团体中的某个成员。在实际课堂中,互动模式更多地是体现在团队协作中,即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及学生与团队之间的互动。
2.2 改善关系共情相融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教师的关心、爱护、赏识等积极正面的行为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增强对教师的好感度、信任度,并从心里接受该教师的授课方式,并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要,着重建立民主平等、情感相容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的嘉庆教学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行为,使其更为合理高效,同时还能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堂资源,以确保课堂互动的顺利开展。
2.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互动教学的情境主要着眼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如模拟现实问题情境,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研究学习情境,如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讨论情境,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意识等等。情境设置合情合理,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持久高涨,课堂教学效果必然高度有效。在准职业人的培养理念下,大学课堂不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场所,大学教学更应该是能够把应该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场景相结合的过程,重在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而不是知识背诵。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不仅不会把课堂与枯燥无味想联系,相反会自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创设特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此情景中发挥独特想象力、思维力等,让学习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把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思维、体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完美的融合。
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程度。高校要改革陈旧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等重点,在课堂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讨论、阐述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培养“准职业人”为核心的互助式教学模式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学生特点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正,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朝着“准职业人”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怡.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10):230-231.
[2]杨守国.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27):123-124.
[3]向娟,王文武.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9(1):103-104.
[4]刘洪深,黎建新.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