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策略

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策略

周桂荣

摘  要: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要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注重对知识型、创新型以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和敬业风气, 职业教育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和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而思政课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觉悟,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全身心投入。

关键词:思政课  “工匠精神”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143-02

创新与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当前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优良素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工匠已经不多见,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比较不利。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状况下,创新与敬业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工匠精神也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职业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思政课与工匠精神充分结合[1]。

1  思政课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在联系

职业教育主要以训练学生技能作为中心,而思政课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规划有重要影响,与其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紧密相关。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呈现的职业态度,以及对职业理念的追求,属于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中达到的一种理想化状态[2]。因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时,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将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并且在此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进而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促进学生良好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形成,进而更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学生今后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背景下,职业教育水平势必会提升。从历史角度来讲,工匠是一个群體,在劳动中,主要以手工方式为主,在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这种状况的出现,导致工匠地位日益低下。但是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有所革新,因此更需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联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工匠意识,逐渐强化自身工匠精神。

2  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环境

就我国当前现状来讲,正处于转型发展时,对具有职业精神技术型的人才需求较大,工匠精神培养机制的建立是实现转型的重要条件[3]。同时也是实现制造强国,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现实中却缺乏相应制度保障,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学生,也仅是口头上的说教,要想工匠精神得到更好发展,就需要使外部具备良好环境。因此在职业教育思政课中,教师需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在课程中总结经验,完善方法和策略,对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内涵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2.2 忽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工匠精神没有得到职业教育的充分重视,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比较崇尚脑力劳动者,注重文化教育,同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注重创新精神的形成,追求人才发展的个性化,对反复性锻炼积累经验有所忽视。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并且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2.3 对学生持续发展有所忽视

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并且将这一教学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职业教育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这使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个性有所丧失,难以充分实现自我发展,也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需求,没有为其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4]。因此,职业教育在思政课中,需要注重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3  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策略

3.1 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在职业学院学生进行实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技能训练,形成职业素养。在实训环境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标准。而通过实训训练方式的运用,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理解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并且认识到其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形成工匠精神,并且将要工匠精神充分运用在实践中。而在思政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且将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需要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性较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二者之间的融合,不仅能够使思政教学内容有所丰富,也能使学生了解今后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而在了解之后,学生会有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因此职业教育中,可以将二者之间存在的重合部分运用在思政课中,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能加强对自身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能知行合一。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也能实现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获得更好的发展。

3.2 设置专项活动

在职业教育思政课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专项活动的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和与此相关的演讲、展览、比赛等文化活动,进而为职业学院学生营造良好工匠氛围。如开展工匠精神继承与弘扬的思政演讲活动,在正式演讲之前,学生需要对相关内容有一定认识与了解,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时,可以查找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优秀感人事迹,学生在演讲时,能够起到广泛宣传作用,并且发挥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树立工匠意识、理念。同时,这种方式的运用也能强化学生的内在感知,实现对工匠精神的内化。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将思政课学习的内容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或者是先进事迹,使用PPT或者是相册集的方式总结出来,也需要在总结中表达自身观点与想法。

3.3 思政课中营造工匠精神氛围

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单纯依靠教学讲授的方式往往不够,因此在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氛围中受到工匠精神熏陶。在思政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中,在企业中去感受企业内在文化,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接触到工匠精神,进而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可以运用校企联合方式,营造良好工匠精神氛围,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当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就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企业文化,认识到职业素养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思政课堂中,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人才,到企业中为学生进行演讲,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在构建的工匠精神氛围中,学生会自主规范自身行为,不断追求工匠精神在自身的体现。

4  结语

总之,对于学生来讲,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经历认知、感悟到内化的过程,思政课中,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将就业作为导向,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其职业精神发展。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之间存在的共同点,然后将二者科学、系统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詹洁雯.“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中职思政课的有效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4):61-62.

[2] 顾恩平.课程思政视野下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2):27-30.

[3] 杨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209,215.

[4] 张平平.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5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