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娥
摘 要: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有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及能够为现代教育带来新的教学工具等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当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当代教育的教学资源质量、加强当代教育信息队伍建设、优化当代教育的信息教育环境等几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措施。同时指出了注意意识层面的把握、结构层面的把握及“三段式”的实现与应用等几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需把握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当代教育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211-03
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高度注重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1]。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夠不断优化当代教育教学,显著提高当代教育质量。笔者以下就对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结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阐述。
1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
1.1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
在我国,长久以来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而导致国内的教育质量存在很大的偏差,优质的教育服务只能够为一部分提供,且教育服务仅限于学校,当学习者离开学校之后,就意味着其教育也就暂时停止了。这是导致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当代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普遍性、开放性和持续性等一系列的变化,但是还不足以解决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从而为当代教育开辟全新的教育途径、为提高当代教育质量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为实现教育信息全面覆盖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同时为城乡各级教育信息化、终身教育和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而提供了可能。
在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网络公开课,这是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一个开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网络公开课在实施之初,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一举动开辟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先河,并逐渐使其成为了国际趋势,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网络公开课打破了校园教育的局限性,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而我国也于2011年开始发布公开课视频,这一举措不仅很好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全新教育模式的产生,自此开始实现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跨范围共享。
在信息技术时代之下,当代教育的办学体系和信息技术已经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互相需要、不可分割,现代教育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够实现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同时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促进了当代教育朝着全民、终身、非正规学习等方向进行发展,不断地促使当代教育的教育力度和教育速度得以提升。因此,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具有促进教学的作用,同时有助于积极改善传统教学方法,而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诞生。
1.2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从以往的教育来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将群体作为教学对象开展教学活动的,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控制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对传统的灌输式、被动教育模式进行了改变,同时也为教学差异提供了支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视频、课程软件等工具向学生讲授课堂之外的内容。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将授课过程上传到网络上,使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从而显著提高知识传递质量。因此,信息技术与当代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地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式教育,积极地向学生参与式、主动式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模式进行转变。
1.3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为现代教育带来新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方便灵活、功能多样的优势,在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新的教学工具,从而积极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促使当代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例如Glicke,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工具,具有方便简单,性能可靠、成本较低的优势。利用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问答设施上进行回答,反映给教师,教师能够时刻掌握学生的状态。
2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
2.1 更新当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改革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当代教育课堂模式的更新,需要积极的向“主导—探究”的模式进行转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要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在课堂上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2]。在情境体验之后,教师需设置相应的问题或者是任务,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要让学生加强与他人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能够获得他人学习的经验。在课程结束前,再由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指出各个学生存在的优劣势,并给出一些指导意见。endprint
2.2 提升当代教育的教学资源质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使得联系更加方便、快捷,这一变化既有利,也有不利的一面。其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教育资源也与日俱增,其数量繁多,但是这众多的教育资源并不都是保质保量、优质的,其在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教育资源,如果让学生进行自行选择,一方面学生在对教学资源的质量进行甄别的过程中比较困难,无法选择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面对如此多的资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会花费过多的时间[3]。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参考资料,各种观点都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运用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很容易削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鉴于此,高校需积极地提升教学资源质量,首先要建立起自己专属的资源数据库,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收录,并提供给学生。其次还要组织教师团队与优秀的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这一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以及MOOC[4]。当代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这些改变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做到随时随地地学习,且这种学习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2.3 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给当代教育教学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的同时,教学评价方式也要随之改革,才能够与这一变化相符。在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在对教学效果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单纯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等指标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其次是积极地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以此来实现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搜集学生的详细学习数据,包括学生所选择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数据;最后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达到节约评价成本的目的,实现有效实施个别学习评价、从而有效提升评价公平性。
2.4 加强当代教育信息队伍建设
加强当代教育信息队伍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结合的基础保障,这主要是由于不管是教育行业还是信息技术,都不是能够仅仅单凭一人之力而进行改变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借助技术、财力、管理、教学等多方面的投入,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优秀的信息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信息队伍的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重要角色,因此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具备高素质、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信息素养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在教学过程熟练的运用各种网络软件、信息设备,并利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其二是运营维护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起一支技术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运营维护队伍,才能够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保驾护航[5]。在信息网络即时普及的今天,网络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垃圾信息的干扰、木马病毒的攻击、暴力和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干扰,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德育工作及教学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有众多的事物需要进行处理,这其中均会存在各种突发情况,需要专业的运营维护管理者进行处理。
2.5 优化当代教育的信息教育环境
信息环境的优化和完善也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措施,鉴于此,学校要完善校园网络、积极建立数字化校园平台。而学生则能够通过个人登录自主进行个人信息、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等信息进行查看,也可以进入到教学模块中,自行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下载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增加校园网络的平台功能,例如,可以增加在线交流、在线讨论、评论打赏等等功能,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6]。
优化信息教育环境的另一个层面表现在,加强数字校园业务系统实施的有效监管。目前我国对于数字校园业务系统的监管尚且为形成统一的机制。因此,学校要在先进的指导理念下,紧紧围绕教学组织改革,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数字校园业务系统实施的监督管理,完善其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学校能够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
3 实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需把握的关键问题
3.1 意识层面的把握
对于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从意识层面上来讲,这种融合絕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与模式的一种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载体,将信息技术不断地融合、应用到当代教育教学的各项实践活动中最终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融合是更高层次的融合,这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因此,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只有在意识层面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精髓和本质,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学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促使二者深度融合价值的有效发挥,从而切实提高当代教育教学质量。
3.2 结构层面的把握
国内学者指出,以往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并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应该是在这些层面的基础上实现本质的变革,是需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积极的变革,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当代教育教学向“主导—主体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结构进行转变,才能够切实提升当代教育教学质量。
3.3 “三段式”的实现与应用
在推进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三段式”的应用与实现也是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唯物主义中认为世间万物是处于永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同样,唯物主义的思想也适用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三段式”的实现和应用是对其更好的阐释,即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的深度融合是十分关键的,需要做到全面兼顾,共同促进。信息技术是将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介质,也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是“三段式”的又一诠释方法,同样信息技术在其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形式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当代教育只有积极总结不足,制定有效的创新转变策略,把握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才能够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实现当代教育的高效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信息技术,2014,20(1):165.
[2]解文明,欧少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38(1):63-66.
[3]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258-262.
[4]杨浩,郑旭东,朱莎,等.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6,19.
[5]于秀兰.教育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之路[J].关爱明天,2015(1):221-222.
[6]张刚要,李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3-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