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桂萍+陈才扣
摘 要:《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定位、目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關键词:计算机导论 课程定位 内容整合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b)-0223-02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大一新生,是一门学科导引课程,引导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研究方向有一个概括而准确的了解,从而为正式而系统的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
本文通过该课程的定位分析,围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 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科导引课程,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学科大门的重任[1]。通过展现一幅全景式的计算机学科知识画卷,使学生在入门阶段就对本学科知识的构成和思维方法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今后的学习过程不再感到困惑和茫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所述。
(1)以计算机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讲授教学内容,解读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对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
(2)使学生了解现代计算机最基本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掌握相关应用软件,达到对计算机操作初步了解的目的。
(3)了解计算机当前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理解计算机领域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
2 当前《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学生生源区域差异明显,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2]。
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一新生,来源于江苏、贵州、甘肃、云南等十几个省份,学生生源区域差异明显,各地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边远地区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则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课程内容分散,教材选择较难。
《计算机导论》课程属于引导课程,尽管比较基础,但范围广、内容分散、基本概念多,刚进校的新生没有基础,很难理解。另外和《计算机导论》课程相关的教材很多,深浅不一,有的高校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难度较大,有的内容太过浅显,故选择一门比较合适的教材比较困难。
(3)教学方法简单,教师知识面不够宽泛,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教学模式单一、简单,不够生动、灵活,部分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学生缺乏兴趣。另外,《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主讲教师自身,由于课程的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掌控,部分教师知识面不够广泛,在执行教学计划时,照本宣科,讲授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系统的认识这门学科,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无法培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2]。
3 《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重视课程内容的建设,体现知识面广的特点,突出引导性、前瞻性
(1)内容整合。
《计算机导论》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知识面广,在教学内容上,以架构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重引导、全局性、系统性,轻技术细节,切忌把该课程上成计算机学科各门课程的压缩版。另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概念和术语层出不穷,《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要能体现计算机学科和技术的最新发展,突出前瞻性。
(2)结合专业论证的要求建设《计算机导论》课程。
目前本校正在积极申请计算机专业论证,通过对本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其中部分指标点与《计算机导论》课程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对该课程的建设要按照专业论证的要求进行,如在课程的内容上,增加了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介绍,并使学生理解计算机领域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
3.2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1)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深有浅、深浅结合。即提出问题要深,要突出计算机学科的核心问题,而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化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作为一年级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实现对大量概念的准确把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各知识点的准确深入的学习是后续课程的任务。因此在讨论解决方案时可以是直觉的,无需具体、细致、准确。
在教学手段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以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侧重研究型的教学,重启发、重讨论、忌灌输,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能力。
(2)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依托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将多媒体课件、习题等上网,同时借助MOOC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控制的不足,加强了学生的自学,提高了学习效果。
3.3 实行多种考核方法,着重学习过程
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改革考试方法,通过多种考核方法,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学习过程。成绩评定:最终成绩=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15%)+小论文成绩(2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平时表现,如讨论发言情况、作业情况,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完成情况,小论文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小论文或读书报告完成情况,期中和期末均为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2]。另外,课程考核结束后,课程组还需进一步对试卷进行分析,并对课程进行总结,以此促进下一轮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重要的引导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学科的方方面面,着重讲解基本概念,而对于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则留待后续课程中深化,强调“广度优先,广而不细”。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理论课程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易虹.《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14):388.
[2]傅勇,张琳.浅析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现状及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3151-3152.
[3]万世明.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导论的课程改革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2055-20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