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丁懿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转变工作作风,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先进地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运用“互联网+”教学管理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b)-0173-02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为“互联网+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不断地转变思想,利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采取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管理软件等网络化手段,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体系。然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1 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式仍旧采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家长式”管理方法,即强调权威和服从。教务及教学管理部门提出要求,如教材征订、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改方案、课程设置等,教学一线的教师就要遵照执行,完全失去了教学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造成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这种只“管”不“理”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创新性和多样性,更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
1.2 教學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教学管理部门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教”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按时完成授课任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如何评价授课教师等;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过程。直接导致了专人教师只注重书本上的教授,而不注重学生学习的程度,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对获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归属感,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1.3 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往往所学的专业既非教育学又非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理论知识作指导,工作缺乏理论性、系统性。
1.4 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需要教学管理工作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多数的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仅限于信息交流和文档管理,而忽略了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建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是“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2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互联网+”为高职院校能够系统、合理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学管理的服务水平,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管理,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1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1 微信、QQ、微博应用于教学管理
随着校园网络的搭建,校园内部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互联网、手机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类App发布消息,不仅具有传播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同时能够增强双方的互动沟通。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各类平台中信息发布,能够最及时便捷的收到教师或学生的反馈,增强了工作的效率。
2.1.2 信息平台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教务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以及OA办公系统等各类信息平台的建立,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首先,将管理数据信息录入到各个类平台中,可以使信息最大程度地进行互通,进行实时共享,而且只要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即可对信息进行随时地查找和查阅。其次,借助信息平台可以妥善地完成信息保存,数字化地存储方式存储量大,不占空间,避免了传统纸质保存文件的时,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对办公环境提出诸多要求。最后,通过信息平台的使用,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信息的全过程,达到及时、快捷、科学地管理和掌控。
2.1.3 个性化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互联网+”可以打破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移动教学、远程教学等新兴教学方式的使用,教师通过互联网将录制好的授课内容上传到网络,学生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将课堂上僵化死板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借助优质的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完成所学课程。教师也可以个性化地对学生进行分班级、分任务地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2.2.1 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校园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和优化,为“互联网+”教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全校园的WIFI信号覆盖,保障了全体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管理相关活动。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创新性有益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细致的教育教学服务,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endprint
2.2.2 有利于教学管理精细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教”与“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互联网+”教学管理的模式,利用大数据平台,能够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细节、流程等进行精细化地分类,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有的放矢,明确自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展开。
2.2.3 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准确性和共享性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管理通过教务管理平台下的数据信息,将教师、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教师的授课信息、教研信息以及学生的选课信息、学习成绩、学籍信息等数据进行整合,并定期对动态的信息进行更新维护,以便在教师、学生或学校其他部门查找数据时,能够提供具有全面、准确的信息。互联网的共享性也可将网路平台中的数据提供给需要的人,使之能够直接、及时、便捷地掌握所需数据,也避免了教学管理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了便利。
3 发展“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新思路
3.1 建立科学地教学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要加强信息化意识,建立互联网思维,具备创新精神的工作理念。首先,提升网络化教学管理意识。要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对“互联网+”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像全校师生普及“互联网+”知识,倡导教师使用“互联网+”教学的新型多样化手段进行教学,提倡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进行微课、MOOC以及远程教学等的学习,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从而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推动力。
其次,制定完善的制度。“互联网+”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能够顺利的推行,除了国家提出的政策以外,还需要高职院校顶层设计的支持,建立网络化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管理工作,更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最后,建立一支网络化、专业、稳定的教学管理团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主要由教务处、督导处以及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构成。由于教学管理人员学科背景,且分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尤其针对“互联网+”的新形势,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网络知识的培养,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一支信息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结构稳定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
3.2 完善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
校园网络软硬件作为“互联网+”教学管理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应加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寬带带宽,增加校园软硬件的投入,提升学校数字化建设的空间。打破不同部门、不同数据平台之间的限制,在不同的数据平台中实现信息的兼容与融合,提升各个数据平台的整体化和协调化,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信息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大时代的来临,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也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只有紧跟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资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石静.用“互联网+”思维开拓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6(15):99-102.
[2]李金莲.“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变革[J].黑河学院学报,2017(3):52-54.
[3]隋菱歌.应用智慧化技术推动金融服务创新[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9-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