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摘 要:随着科学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力市场目前急剧扩招,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鼓励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志在必行。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在专业技术及基础技能方面掌握熟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都可以实现成功的创新创业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才能切实探讨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管理运营制度。
关键词:新常态 大学生创新创业 保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b)-0248-02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阶段,就及时注重创业能力的引导,使其在有限能力内建立高效创新产业。目前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影响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创业。本研究旨在加强创新创业保障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常态。
1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现状分析
1.1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日常技能培训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一环节能否高效地实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作为引领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主要人物,其自身创新创业技能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能力水平。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学校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应不时地引入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我国目前在创新创业方面虽然开展了相应数量的计划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测效果,授课教师大部分只停留于书本层面的文字讲授,而未向学生进行深入展开探讨。同时,很多进行创新创业知识讲授的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并没有很多的创新经历,对实际情况下的创新方向指导并不全面。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开课计划与预测效果不一致,一部分在于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只是进行形式上的讲课,采取一些考查或者其他开卷形式对授课知识进行考核,这种讲课形式不但没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反而会降低大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是其对创新创业的真正内涵给予错误理解。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多且质量差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会对各方面的教育机构施以项目开展计划,教育机构则会对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进行项目要求。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应的项目研究,而这一过程则可以由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加入[1]。在一般情况下,高等教育学校会定期开展项目评比,届时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研究的学生则可以报名参加。这种项目评比的开展意义不仅在于评选出优秀的项目团队进行表彰鼓励,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创新创业项目探讨吸引相应的投资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项目经费问题。但是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进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很多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就业探讨,而没有进行深入开展,对于一些相对而言比较有方向的创新项目,也很多是浅尝辄止。在这种形式下的创新创业课题开展,整个进程则比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明显缩短,因此则会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极多,但是并得不到质量上的保障。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系统外资企业少
在我国就业形式日趋紧张的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进程面临的压力巨大,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提升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是一个需要长时期进行锻炼的过程。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制度强调大学生毕业参加创新就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有机统一,明确提出相应的创新创业大学生培养计划。在这种高效指导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式依旧十分严峻,主要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系统的外资企业投入过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企合作度过低,不能在最大效益上体现出大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外企的覆盖率并沒有做出具体的要求,而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导致企业合作化的低效率。同时,我国开设的创业项目教育模式与外企合作频率较低,没有很多的创业经历以及企业从事体验,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时侧重点则不会过多地停留于企业合作方面。
2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对策研究
2.1 统筹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计划
在对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现状深入了解之后,则需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研究对策。而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计划在改善目前状况中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在进行基础专业知识学习的进程中应注重创业知识的培训,因此需要对高等学校的课程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系统的统筹安排。应把创新创业知识法制化融入教育计划之中,把创新创业理念与大学生的远景目标相互联结,注重创新意识教育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学校开设与其自身特色相结合的教育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创业综合教育机构,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优化创业的追求。有机结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整理高效实践用人结构,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进行全面展开。科学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计划,增强大学生创业意志,完善人才教育培养标准。
2.2 综合改革创新创业保障考核体系
在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教育工作者过于理论化教学,而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实施创新创业计划课程之后,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知识总结的考核主要是采取简单的学分制度[2]。这种考核体系并没有对大学生创业管理制度形成重在实践的理念,反而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应付考核的心理观念。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考核体系进行综合性改革,建立一种具有弹性的教学制度,强化教育机构对创新创业的实际支持,使课程体系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创新创业的核心环节在于实践,这一观念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考核时应不仅仅停留于答卷课本知识表面,应深入对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及创业成果进行评估。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长期考察,考虑多种因素归纳并总结大学生的切实创新创业成功率。
2.3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领导培训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领导力量以及社会系统环境,这是一项需要进行多方面协调的新兴观念。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脱离原始的传统理念,在新常态下接受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策略。目前状况下,我国具备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师资力量极为短缺,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任务的老师大部分不具有切身的实际创业经历,只是在书本上教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概念。因此,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的领导培训迫在眉睫。教育工作者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掌握充实,同时也需要经验实践丰富。高等学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机构时应综合这些因素进行考虑,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以及具体实践能力。
3 结语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存在一定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常态环境,我国需要进行相关的切实体系调整,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应注重为大学生创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培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创业意识及开创性思维。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综合性改革创新创业的考核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师资领导技能培训,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王建,崔泽田.基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1):21.
[2]何桂玲,陈泽凡,廖志凯.基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研究[J].科学信息化,2016,17(1):24-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