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杨世海++王义++郜玉刚++张爱华++臧浦++赵露++王壮
摘 要: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药资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在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创办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如何能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和输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和创业人才,是地方农业院校真正实现大学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总结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和运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中医药发展的新政策和新思路以及中医药产业对中药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学校的办学导向为指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质量优秀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创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适应中药资源行业发展的创新人才提供保障。为社会和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以实现高校各项职能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 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208-02
2016年,我国在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璐琦院士认为:“国家战略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国家的品牌”。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国家品牌,必须从源头抓起,因此,中药资源也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中药资源作为整个中药学一级学科体系的源头,是一个最根本的、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学科,也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
1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目前现状
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前身是药用植物专业,在当时是全国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专业。1999年由于专业目录调整该专业更名为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质量评价等。2008年,重新设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近10年的建设中,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目录下自主设置的药用植物博士点和硕士点招生资格。但是,由于中医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迫切地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和创新,以弥补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2 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
由于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老一辈专家都为此专业的建设和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以往的专业运行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我校必须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创新,用开放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主要教学单位,对系统知识体系的构成进行重组,构建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等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 创新吉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内容
3.1 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及学科实际,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
根据中医药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医药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明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国家对中药资源的战略需求以及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论证,充分考虑中药资源整个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懂传承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具有宽厚的中药资源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构成的全面的知识体系,具有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创造能力。
3.2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构建科学符合实际的专业课程群体系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学科涉及中医学、农学、栽培学原理、中药学、生态学、经济管理学和现代生命科学。因此,十分有必要构建专业课程群,让学生懂得中药资源的根本属性及资源学的观点,同时要考虑生态效益。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秀教学团队
构建一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的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整个教学梯队呈现倒圆锥型,从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分别来自于药用植物专业、微生物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等领域,师资数量和专业结构都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业内知名专家和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过硬的优秀教学团队。
3.4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专业课程以外的另一重要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型和创业人才的关键步骤。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特殊性,必须加强本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校内药用植物园苗圃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实验实践实习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5 加强本科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和更新
通过组织或者参与全国中医药领域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对人才培养模式达成共识。同时也是一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6 创新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尤其适合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把学生的实践教学对接到基地、工厂、既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增强学生对中药企业的认识,同时企业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为企业储备后备人才。
3.7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考核机制
就我校而言,大学生的去向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大学生继续考研深造,另一类大学生直接就业,他们的去向才是真正评价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金标准。因此,健全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考核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踏踏实实地去设计,去实践,不断地去完善才能创造一个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文雄,黄炎和,许丽英,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福建农林大学开展2011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2-74
[2]秦民坚,孔令义.谈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3(4):12-14.
[3]辛文锋,张文生,王永炎.浅论中药资源学学科定位与建设[J].中国药房,2010(3):193-195.
[4]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5]张海军,张淑兰,戚晓利,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22-225.
[6]肖深根,钟晓红,谢红旗,等.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33-35.
[7]马新飞,宿树兰,申俊龙,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5(31):1-5.
[8]严辉,巢建国.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11584-11586.
[9]王丽瑶,陈琳琳,汪维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829-3830.
[10]毕建杰,祝丽香,张明忠,等.基于协同模式的中药资源专业实践教學体系的研究与方法[J].实验室科学,2013,16(1):159-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