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摘 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电力企业对于电网能耗的降低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开始加强了对降低电网能耗的技术研究力度,并借此让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就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网 电能损耗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041-02
电能损耗也被称作为线损,其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并能够直接反映出该电网系统的规范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运行管理水平,因此,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电网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线损管理工作还存在有一定的薄弱处,并难以取得良好的线损控制效果。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就需要对现有的线损降低技术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电网电能损耗降低效果。
1 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重要意义
在电能输送的过程中,其需要经过比较多的输配电设备,并会因为这些设备上所存在的阻抗而导致电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損失。这些电能多是通过发热的形式从空气和介质中散发的,其电能损失量与输入端输入的电能量比值也就是线损率,其不仅仅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浪费,还会导致发变电设备出现负载率降低等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质量以及运行效益。为了取得良好的线损降低效果,其也就需要涉及到电力技术、电力管理以及电网规划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电力企业在电网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之中,需要根据该电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线损降低方案的合理选择,从而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并保障该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电网线损管理工作的加强,其能够节约大量宝贵的电力资源,对于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通过电网电能损耗的降低,还能够缩小我国电力行业与国际上的差距。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将电网电能损耗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研究工作。除了技术措施的不断研究与完善之外,还要求电力企业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电网电能损耗管理制度,并需要严格遵循该制度来进行我国电力系统的改造以及规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电网降损效果,并且能够促使该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 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
2.1 进行电网结构的优化
随着我国城乡负荷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有的配网负荷也变得越来越重,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通过优化电网结构以及缩短供电半径的模式,来保障电能输送的质量。通过将110~220kV的高压电引入到城乡负荷中心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法。在该改造方法的基础上,保障低压配电变压器的短半径、小容量、密分布布置,然后采取放射性的供电模式,其也就能够让周围线路的供电半径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提高该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并能够使得线损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过在城乡负荷中心引入110~220kV高压电的模式,能够使得电网的运行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调整,安全经济性也能够得到改善,对于一些重载线路供电压力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在这一基础上,110kV的电网损耗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起到良好的电网结构损耗降低效果。
我国现阶段的电网技术改造主要指的是升压改造模式,在电网的相关计算过程中,其有功损耗△P=(P2+Q2)R/U2。对该公式进行分析,发现在负荷功率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其电网的电压值和有功耗损呈反比关系,因此,通过提升电网输送电压的模式,能够使得有功能耗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技术改造的过程之中,也就可以将电压的提升作为降低电能损耗的一项重要基础措施。对于一些非标准电压等级的线路以及电网,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积极进行升压改造处理,并使其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负荷增长的实际需求,从而起到良好的线路损耗降低效果。
2.2 线路的经济运行
线损的数值也会随着电流以及电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与电流的平方也呈现为正比关系,因此,电能输送过程中的电流值对于线损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电力企业在进行电能输送的过程中,除了保障导线上的电流能够充分满足安全要求之外,还需要充分注重其电流的经济运行性。如果线路中的经济电流较之其安全电流要小,其就会直接导致该线路的电能损耗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会直接影响到该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线路经济运行的改造过程之中,要求长期按照经济电流的要求来运行,并需要在短时间内按安全电流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在保障线路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上,使得其线损得到有效降低。此外在对电网系统中的线路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运行电流比较大、横截面较少的线路还需要借助于更换导线、改变运行方式以及转移负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该线路的电流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能够充分满足电路运行安全性的相关需求,来让该电力企业的电能输送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3 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包含的所有并联运行的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也是根据变压器自身的损失大小来进行确定的。变压器所产生的损耗一般有铁损和铜损两种类型,在变压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其铁损基本保持不变,故被称作是不变损耗,而铜损则会随着变压器负荷的变化而进行转变,其也被称作是可变损耗。就变压器损耗以及负荷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当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该变压器的效率最高,这也就表明了变压器在铁损和铜损相等的情况下,其运行负荷最为经济,并能够有效避免电网中的电能损耗。在这一基础上来对主变压器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中,也就要求电力企业首先对变压器的负荷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然后算出当前运行负荷下其投入的变压器容量以及台数情况,从而使得变压器能够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进行运行,来获得良好的电能损耗降低效果。endprint
2.4 进行补偿设备的合理设置
一般情况下有功功率的传输主要和送端电压超前于受端电压的相角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无功功率的传输则主要是由其电压的幅值来决定的。但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线路的运行安全性,还需要将线路电压保持在额定电压的(1±5%)p.u左右,因此与有功功率的传输进行对比,其进行长距离的无功功率传输也具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在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配置,其也就对于该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提升、电网电压质量的保持以及网络损耗情况的降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地平衡以及分级补偿”的原则,在具体的无功补偿装置设置过程中,需要将分散补偿作为主要的补偿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做到分层分区的平衡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各个区域不同电压等级的网络电压标准。
我国现阶段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其多采取的是终端补偿模式与杆上补偿模式这两种类型,其中杆上补偿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线路比较长、负荷较重以及电压质量较差的电力线路,其补偿设备多为并联电容器。此外变电站其电容无功补偿的需求量和变电站的负荷情况还呈现为正比关系,因此,就需要在补偿装置的设置过程中需要重视到负荷量这一因素。
2.5 进行新型节能型变压器的应用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并起到良好的电网电能损耗降低效果,也就要求变电所中应当有2台主变进行并列运行,其运行功率还需要根据临界负荷值来进行确定。此外主变还需要充分强调运行的经济性,因此,当变化的负荷量小于临界负荷的情况下,需要切除一台主变的运行,而当变化负荷量大于临界负荷时,则需要2台主变进行同时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其运行的经济性,并能够取得良好的电能损耗降低效果。
我国部分地区现阶段还应用的是10kV的配电变压器,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有配变容量选择不合理、安装位置不合适等诸多问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会存在有空载时间过长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出现配网电能损耗严重等情况。因此进行节能型变压器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并不断提升公变平均负载率。为了取得这一效果,就需要相关的电力企业进行高能耗变压器的强制性淘汰,然后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来进行变压器台数以及容量的合理选择,在具体選择过程之中还需要保障配变的运行经济模式,从而保障该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以及节能型。
2.6 进行检修情况的合理安排
在检修运行模式下,电网其运行的功率损耗以及电能损耗情况较之正常运行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检修的计划性,并需要配合工业用户们来完成相应的设备检修以及线路检修工作。在具体的电力检修过程之中,还需要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合理应用,还需要尽可能缩短检修时间,必要情况下还需要通过带电检修的模式来完成相应的检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检修过程之中电能运行所产生的线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能够使得整个电网的运行损耗得到有效降低。
3 结语
电力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线损降低效果,也就需要将电网的电能损耗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长期系统工程,并需要就技术角度、电网规划建设角度以及管理角度等多个环节来进行考虑,需要不断加强对降低电能损耗相关技术措施的研究力度,而只有在结合了我国电网发展情况以及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来采取合理有效的电网降损技术措施,才能够让我国的电网线损得到有效的降低,并借此来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华.浅谈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157-158.
[2]范勇招,李青.有关影响线损的因素及降低线损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672-673.
[3]张涛.用电检查工作对降低线损的影响分析[J].大科技,2016(3):60-61.
[4]郁加锋.有关影响线损的因素及降低线损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4302-4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