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面向武汉新港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面向武汉新港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李洁

摘 要: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从亿吨大港的实现,到百万标箱的突破,充分彰显了武汉作为长江中游最大港口城市依黃金水道而兴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活力。《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武汉航运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成设备设施先进智能、现代物流便捷高效、港航要素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齐全、市场发展环境优良、支持保障绿色平安,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的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结合武汉新港的建设,进行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和培养现状分析,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培养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武汉新港 国际物流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c)-0164-02

武汉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面对“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双重机遇,成为我国内河水运最大集装箱港口。在发展航运中心战略的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对武汉开展国际物流服务的软实力的加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才是新港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长三角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的人才非常缺乏,难以满足武汉新港对于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深化和促进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优化,培养出适应武汉新港快速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国际物流人才。

1 武汉新港建设背景下国际物流人才需求

1.1 武汉新港建设概述

武汉新港位于长江经济带、京广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的27个港区组成。武汉新港战略定位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引擎,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的启动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核心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打造成一个体现当今世界航运物流先进水平的现代港,综合保税服务为主体的国际港,集临港产业城镇整体开发为一体的枢纽港。目前已成为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2016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2.74万标箱,同比增长6.13%;汽车滚装完成64.44万辆,同比增长50.91%;货物吞吐量完成9000万吨,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12.95%;新开行“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填补了鄂、湘、赣航运航线的空白;武汉铁水联运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武汉航交所首年运营交易额达到10亿元,为年度目标的200%;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获批设立,达到验收标准;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正式启动。新港的发展将会大大提升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同时将为湖北省物流业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武汉新港应抓好机遇,做好物流布局,提升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1.2 武汉新港建设背景下国际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江海直达项目的不断完善,新港对湖北省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符合国际业务要求的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标准。结合武汉新港航运业务以及保税物流园区的特点,其中以报关报检、港口业务、国际货运及仓储配送、船舶代理人员的需求量较大,而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还不能与新港所需的人才有效接轨,亟待我省高职院校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新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 湖北省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虽然全省三十多所高职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多数都是针对传统物流人才的培养,虽然有部分院校正积极融入到湖北省自贸区和武汉新港的建设环境中,但对学生国际物流业务技能的掌握还没足够地重视,没有因势而变。传统物流仍然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2.1 培养目标需要精准化

目前湖北省开设国际物流专业的院校还不多,有部分院校把其设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方向之一,在培养目标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物流技术,能够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进行物流业务运作,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显然是倾向于传统运输、仓储和物流市场营销等。学校需要根据新港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2.2 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亟待更新

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面覆盖不够宽泛,不能够满足新港对国际化、互联网化程度更高的人才需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更新的速度较慢、实训课程比重偏低,企业兼职教师授课量偏低等。学校需要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2.3 教学手段需要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虽然高职院校都已经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但没有将信息计划覆盖到教学全过程中,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可以将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线上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既可获得大量知识信息和老师的答疑解惑,又可以随时进行自我检测,增强学习效果。

2.4 实训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湖北省大部分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建有各种类型的实训室,但实训室的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尤其欠缺大数据、国际物流运营岗位需要的实训条件。为了满足行业的发展和新港建设的需要,学校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

3 湖北省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深入调研武汉新港物流主要业务领域,找准专业定位

首要工作是深入武汉新港各类型企业、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协会走访面谈、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武汉新港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业务结构和主要业务领域。以主要业务领域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新港国际物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2 应对武汉新港国际物流人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省内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对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强化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积极学习国内外高职院校对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新经验和新模式,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武汉新港对国际物流人才的要求。现代国际物流人才除了必须具备国际贸易、报关通关、国际货物代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精通国际物流惯例与法律法规,并具有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商务管理能力及信息系统分析处理能力,又要对最新物流前沿技术、供应链管理理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3.3 依据新港报关通关等主要业务领域,构建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

必须按照新港物流业务对岗位的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力争提高课程体系结构与新港报关通关、多式联运、保税仓储、外汇核销和融资等主要业务领域的融合度,保障课岗对接,增强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目标与操作、营销、管理等主要岗位能力标准的契合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以下方式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主要业务领域→分析重点工作岗位→分析主要工作任务→明确学习对象和现有教育资源→明确技能和知识要求→设置课程与项目。

3.4 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搭建“行、校、企”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平台

通过行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际项目为主要学习任务,由学院老师和企业技术老师带领学生在完成項目的过程中实现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以深化人才共享、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等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让人才的创造活力在打造的三方共同参与的平台中竞相迸发,从而实现专业与新港的建设发展有效对接。

3.5 着力提升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能力

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养,有计划地派遣骨干教师赴新港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充分掌握最前沿的国际物流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聘用机制,从国际物流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组合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

3.6 完善现代化国际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建立并完善具有国际视野的培养质量评估指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管理,从而提高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与新港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增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对新港企业的人才支撑。

4 结语

武汉新港发展对湖北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既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又是难得的挑战。如何把握武汉新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通过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与各高职院校的紧密合作,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国际物流人才,将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建设需求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念.跨境电子商务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6(8):77-80.

[2]李修元,吴晓兵.“互联网+”时代高职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6(3):132-134.

[3]易露霞,邓志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J].对外经贸,2016(9):151-152.

[4]杨浩,杨娇.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基于中国城市化视角[J].中外企业家,2013(16):141-142.

[5]杨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探究[J].企业导报,2012(21):192-193.

[6]杨浩.当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以湖北武汉为个案[J].商场现代化,2012(27):323-32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279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