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试论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试论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肖峰

摘要: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不仅对当时的政有较大影响,更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书院的教育、组织和理念仍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许多书院不仅有了完善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在学生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上亦有相当的探索内容。其教学管理中的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古代书院、教学管理、借鉴、学风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7(b)-0000-00

古代书院教育是萌芽于唐末,兴起于宋朝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经元、明、清三朝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之久,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书院的教育、组织和理念仍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书院虽然起于唐末,兴于宋,然而直到明清两代,书院的组织管理,教学设置到明清时代才趋于完备。有的书院不仅有了完善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在学生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上亦有相当的探索内容。其教学管理中的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所谓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古代的书院,虽然并无现代概念上的教学管理的意识,但是对书院的组织管理、规章和学风建设上依然十分重视的。

一、重视学风管理

虽然书院的创立和学子的就学目的是为了传播和学习知识学问,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学习基本不脱“科举”目的,学习的内容也多以科举考试的儒家经典为主,其功利性不言而喻,但是,学习的过于功利性,势必造成学生对学习态度的偏差,投机取巧,进而造成学风的败坏,因为历代书院的教学管理中对学风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不仅仅在思想教育上有大量的“训诫”,在规章制度上亦有相应的规定。

创办白鹿洞书院的朱熹曾经在《白露洞书院揭示》后面作跋文,明确的表达了其强烈反对“务记览,为辞章,钓声名,取利禄”的风气,主张树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的学风,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学子不要作桌球“官资崇卑,禄廪厚薄”,唯利是图的“小人”

除了思想教育,在具体的学规上也有相应的规范,以有型的可行的学规来约束学生。如宋代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

“凡学于此,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恭楷。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见齿,接见必有定。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使人庄以恕,而必专所听。”

这个学规虽然不长,却相当详细规定了书院的学生平日里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学习娱乐的各种准则。虽然从现代角度来看规定还有笼统之处,但是其基本的教育学生“方正”、“谦谦”、“好学”、“俭省”的精神却是十分明确。

事实上,书院在这方面的教育一直是比较成功的,历代书院的学风大多严谨勤奋。应该说这和书院对学风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现代社会,社会变化快,生活与就业压力很大,使得进入高校的学子已经不再向过去那样“在象牙塔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一进入学校,就已经面临毕业之后的竞争压力。而社会环境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又无时不刻的侵蚀着校园。有些同学沉浸于娱乐和生活享受,将时间花费在打游戏、上网、谈恋爱上,亦有同学认为读书无用,抓紧时间在外兼职打工,经营小生意。还有些同学踏上社会的成功关键在于“门路”,有“门路”的同学有持无恐,以混文凭为目的;没有“门路”的同学则认为学得再好也没有好出路,产生厌学情绪。少数同学自制能力差,进入高校之后沉迷于网络,连正常上课“混文凭”都无法做到,最后不得不退学。

现代社会因为提倡“尊重个性”思路,高校对学生个人生活的干涉和限制愈来愈少。实则对学生来说,缺少正确的约束和规范,特别是缺少良好的指导,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极容易产生迷茫感,丧失方向意识。目前高校在德育、思想方面上的教育多流于形式,造成的空白使得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潮涌入,这是应当引起大家重视的。毕竟一所学校要有好得学风,就要有严格的规范和良好的管理。过度的提倡个人自由,对学生来说亦未必是好事。

二、紧张有序,提倡自学

古代书院的课程安排,是十分讲究计划性和效率性的。

主持白鹿洞书院的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十就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说法,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屡屡强调朱子之说,把它上升为读书法加以推广。于是,课程作为一种学习计划、教学方案,日渐被官学、书院等文化教育机构甚或读书人个人所采用。因为学习或教学计划期限的长短,课程又分为日程、月程,甚至有一季之课程,一年之课程。文献记载中,常常有“日有课程,不中程不止”,“日有程限”,“日有程期”,“日有程法”,“日明程度”,“日有程,月有试”,“日有程,月有稽”等词汇,以称赞学习的计划性。

以明代的湖南书院为例,其课程安排在其院规的十八条《稽课程》中有着详尽的安排,一年四季,每一季读什么书,要达成什么样的要求都有明文规定。还特别规定了对教师讲授的要求和学习效果的考核办法,对季考不合格者,还有开除的惩罚规定,具体详细,已经很接近现代教育中的教育大纲。

在课程安排上,各个书院除了安排必修课程之外,还大量安排选修课程。这在以科举为重,八股文泛滥,读书人除了儒家的“十三经”之外便以钻研时文墨卷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时代是很少见的。几乎每个书院内的选修课程除了儒家著作,还包含了“史籍”、“兵志”、“河工”、“刑律”、“河防”等“明治”类的书籍。虽然学习这些课程依然是为了“科举出仕”做得准备,但是在实学上,书院的学生较之一般读书人眼界和知识层面都要深广的多。

因为课程众多,所以书院的课程安排很紧。起五更睡半夜在书院中并不是罕见现象。大多数书院都规定“五更即起”、“黎明即起”,夜间亦要安排出自修读书的时间,一般都要到二更才就寝。有的书院,每日的课程学习安排甚至达到二十个小时。

高强度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倦怠,因为书院的课程设置上也有灵活的地方,在选修课上,突出学生的个人爱好,选修不同的课程;定期开展体育游乐活动,舒缓学习压力。并非一味的青灯枯坐的死读书。

尽管日程安排紧张,但是这么多课程并非完全由教师授课,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书院的学生是以自学为主。一般采取学生个人读书钻研,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学生读书重在自己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和疑点进行讲解。所以书院教学中“问难论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多数书院都鼓励提倡学生质疑问难,然后再由教师详加剖析。实际上,要达到“问难论辨”的程度,学生若对课程没有一定的理解是做不到的。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课时少,学生空暇时间多,学校也缺乏让学生充分有效的利用空暇时间的安排。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忙于赚钱、打游戏的一个诱因。

学生在高中阶段是高强度,灌输式的学习,到了大学之后课时迅速减少,使得学生一时间有“解放”的感觉。由于长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养成了对“标准答案”的依赖性,一部分学生甚至教师“不划重点”、“不列提纲”便无法学习。选修课程和各类讲座更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多人是纯粹为了“学分”而选修某些课程。对这些课程对自己个人素质,未来发展有何意义缺乏认识。

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讲究自学的地方。高校学生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学能力差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一个观念的转化,是当代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各高校都尝试了许多办法,而让大学生活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压力,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三、兼收并蓄

书院教学实行“门户开发”的办法,不论是来讲学还是来听讲的,并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一个书院的学者讲学,其他书院的师生或者外来的学子,都可以听讲求教。书院不但不以为意,还给予周道的安排。这在过去门户之间甚深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会约》中提到讲学有九大好处,“以道义相切磨”。不论是“宿儒”还是“草民”乃至“童子”,都可以“环以听教”,互相切磋。可以使人广见博闻。这是对学术开放性优点的一个注解。

明代的湖南书院,除了修习儒家经典和,在学习计划中,除了提倡“师经”,还专门列有“博闻见”的自学读书科目。这些书目,不仅包括了为“出仕”而准备的各种“治事”之学,甚至还包括了佛教、道教的典籍。这在学术上是一种很大的突破。既破门户之见,又突显出大型书院的大家格局。这在儒家独大,理学盛行的明代,能够在书院中提出这样的见解,其开放性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学术上的包容性,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书院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学校,但是其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学术思想上对现代教学管理依旧有许多借鉴意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293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