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强
摘 要:体育文化课程丰富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推动了高中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发展,促进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下,以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培养体育参与意识、激励体育自觉性、提高体育文化品味为目的,基于高中体育课程体系发展的基础上,从体育文化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构建高中体育文化课程体系,为全面展示中学生体育的文化元素,构建与高中体育和体育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体育文化课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中 体育文化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54-02
体育是一种丰富生动的人类文化活动,体育之魅力不仅在于身体的活动和竞技运动对人身心监看的促进作用,还在于多元的文化内涵对人的吸引。体育文化是最能阐释体育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功能释放和全面影响。体育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更大的比较性,表面的比较是运动竞赛成绩的比较,中层的则是体育运动事业管理水平的比较,而较深层的是思想观念的比较。体育的健身和竞技价值都可以表现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是对体育功能最直接的理解和最简单的实践。但思想观念并不能表现出立竿见影的体育能力和运动素质,却是促进人们体育自觉的内在动力或者内驱力,其表现方式就是以体育文化为基础的观念或者理念教育。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我国目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理念,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让我们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在体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体育课程改革中虽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问题依然存在,直接体现在我们学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效果没有全面转化成学生的体育能力、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有限,在中学生中体质健康状况下降也成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高中体育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全面影响力远没有达到我们课程设置的目标,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为体育课程体系作为高中体育的重要内容,其完善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高中体育文化课程应该是高中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它是以文化的固有吸引力为逻辑起点,旨在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文化人同和归属的思想体系。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必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那么,这种主观的自觉、自愿和能动性不仅需要实践的指导,也需要理论进行思想和主观上的强化。了解体育运动实践与体育文化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构成了完整的体育学习过程。
1 高中体育课程文化价值观的思考
关于课程的界定一直有许多不同的提法,但作为学校课程,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是重要的特征,以此传递和再生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那么课程的实施过程就体现了对其文化价值的充分诠释。现代课程论重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适应和接受,还要以独特的视野了解和改造社会文化,使文化在传承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并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以社会文化的视角理解体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价值观体现于体育参与者对体育文化价值的理解、认知、体会和实践。基于体育作为实践过程的特殊性,体育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再生产与创新而不断演变,因此,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趋同。学校体育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就是以体育课程作为载体对学生全面影响的过程。我国体育课程价值观也经历了体质教育价值观,竞技教育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价值观。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中体育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体育课程价值观,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节点上指导体育课程教学,培养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人才需求,在增强国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设置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由此涵盖了体育课程设置中应有的体质教育价值观和竞技价值观,而且强调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人文价值观,在进一步加强体质与健康的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体育文化对精神需求和社会适应促进作用,使体育科学体系能够全方位满足中学生作为体育参与主体的文化信息需求。
3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体系
3.1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的目标设置
具体而言,高中体育文化就是要凸现高中体育的文化价值,充分阐释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旨在打破大学体育目标之间的壁垒,使各目标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在高中体育实践课程的目标中,我们列出了诸多具体的基础性目标,包括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学习目标,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质健康目标,以良好的动作姿态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习惯目标,以心理愉悦和个性心理调节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目标,以体育知识、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素养,以体育参与行为和参与意识为内容的体育理念目标等。
3.2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的内容设置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体育文化普及、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原则,体现科学化、系统化和功能化,构建提升中学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和群体共性和谐发展的体育文化课程内容。
4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秉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设计理念。高中体育文化课程不同于体育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等内容并没有要求,体育文化课程旨在促进中学生对体育文化理解和认同,在初始阶段要求学生参与体育时达到自觉与自律的,在参与阶段让学生理解体育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因此,高中体育文化真正是面向中学生群体的,着眼于全体中学生都乐于参与体育并从中体验快乐。同时,高中体育文化课程注重学生情感、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并非单纯的体育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通过生动的文化价值因素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智能。体育实践课程注重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而体育文化课程通过学生共同体验和达到发展个性,增强对体育的自我认知和理解。
高中体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强调普及和引导,普及是以全体中学生为基础,这些体育文化知识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与高中文化相关和衔接的,内容可以是刻意的,不在意的或完全不知不觉的,但在特定的时空间就能唤醒人的记忆,特别是那些与体育有关的记忆,学生会欣然接受和认同,或勾起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58-359.
[2]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5-11.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3.
[4](美)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44.
[5]王华倬.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1-227.
[6]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8.
[7]丁钢.文化的传递与嬗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85.
[8]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