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江++田杰
摘 要:该文通过诠释“数字城市”的内涵,从乌海市实际出发,重点对“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意义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阐述了“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在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且为推进“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统一领导、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统筹完成“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数字乌海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085-02
1 “数字城市”的内涵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3S技术、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时空、多尺度和多种类的三位描述,即:把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可以收集、整理及归纳城市中的全部信息,能够按照地理坐标构建的完整信息模型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使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完整地对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微观和宏观等情况进行了解,使相关数据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基础数据综合共享可以跨行业实现。通过开展“数字城市”建设,能够使城市资源、环境、地理、生态、经济、社会、人口等復杂系统网络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虚拟仿真,使表现手法更丰富、信息量更多,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意义
乌海市是一座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城镇化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随着乌海市的快速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要求迫切。“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后可以广泛共享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使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能够加速,普通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能够丰富。同时,“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措施。因此,“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乌海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严格落实国家对测绘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综合反映出对测绘保障服务的全面提高。
3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的应用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后,在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上政府各部门能够进行信息发布、应用、分析、交互及共享。从城市决策和管理的具体情况出发,以地理空间数据集为基础,从具体层面对不同的应用进行系统构建,可以获取到所需的地理信息服务,具体有如下应用。
3.1 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以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系统建成后可以提供必要的地理信息支撑。为使城市能够健康发展、市民的正常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城市管理者需迅速的、科学的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力求使损失最少,为决策者进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3.2 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业务系统,是在电子政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平台为无线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基础为地理信息,计算机软件平台与移动定位系统及数字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将声、文字、图像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提供给管理者。
3.3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为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效率、管理水平以及规划区的现状情况,并科学的对未来进行预测,技术特点是工作流和图形属性一体化,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网络化和办公管理的自动化,通过地理数据支撑城市管理,辅助进行科学决策。
3.4 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不仅是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提供服务,并且也服务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向社会提供服务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使内容简化、进度降低。此外,也可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扩充部分专题信息。
4 推进“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数字乌海”是包含较高科技含量的新生事物,由于群众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滞后性等特性。因此,要充分利用报纸及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数字乌海”,增强市民的信息化意识,使信息化知识普及,努力提高应用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市民真正享受信息化的实惠。
4.2 加强统一领导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涉及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因此领导决策体制是否健全有利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全面推进各项建设,重分开发利用政府形成的信息资源,各部门之间能够共享信息,优化工作流程,使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4.3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数字乌海”十分复杂,涉及城市的政府及部门、单位、领域、社区等,所以要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强化管理,对信息服务市场进行规范,使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
4.4 统筹完成“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完成“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应统筹安排。首先要完成信息处理、基础信息网络和交换中心组成的数字城市框架体系建设;其次逐步开展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局域网络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最后由信息交换中心和各类数据库组成统一开放的公用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与合理开发,最终建成数字城市“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
参考文献
[1]王凤霞,张超.“数字上海”的研究与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1):38-41.
[2]曹蕾.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及关键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11(2):44-46.
[3]吴庆双.建设数字城市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6):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