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传统学徒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传统学徒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王静

摘 要:自从高等院校扩招政策推行以来,高职院校规模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高校生源逐年下降,生源危机凸显。很多专家学者将其归为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鲜少对除计划生育政策以外的原因进行分析。该文以“传统学徒制”在东部沿海乡镇企业中实际现状为研究重点,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和工人,分析了生源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改革来应对生源总体下降境况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学徒制 生源危机 生源流失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39-02

自从国家推行扩招政策以来,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录取学生方面一直奉行择优录取“高分”学生,着重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拓展办学规模,不断进行扩招,很少关心生源的数量及趋势。2010年以来,生源危机凸显,出现了优质高职院校找不到优质学生、普通高职院校招不满学生、民办高职院校招不到学生的现象[1-2]。

很多专家、学者都把生源减少原因归结于计划生育引起的适龄人口减少。而适龄人口减少只是生源减少的一部分原因,经过对初、高中毕业生源人数与高校录取人数进行比对发现,部分毕业生生源流向了社会,而其中的大部分分流至乡镇企业中做学徒工。分析这部分流失生源特征,改革高职院校以适应社会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传统学徒制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我国古代就出现了学徒制,学徒制覆盖的职业范围主要是手工和技艺行业。民间一般对这些人以“匠”称呼,如铁匠、木匠、瓦匠等。传统学徒制实施的过程是在实际生产中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获得技能的过程。主要有几个特点:(1)培养时间相对不固定,培养时间较长。(2)培养方式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徒主动学,师傅辅助学。(3)学习方式是学徒亲自动手。先帮师傅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熟练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操作,最后独立工作。

现代意义上的传统学徒制的发展从其规模上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校扩招之前。生源数量多,升学门槛高,未录取的考生大多去拜师学艺,传统学徒方式在这一阶段很普及。第二阶段,高校扩招之后,总体生源未大幅度减少。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生源的升学率很高,拜师学艺的学徒人数锐减。第三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生源锐减,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放弃升学而学徒人数却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

2 高等院校生源锐减与弃学学徒人数增加的矛盾分析

在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都有所提升。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以及生源锐减的条件下,对于所有毕业生而言都是利好的消息,考取大学相对要容易。而在这前提下,弃学学徒的人数却不断上升。该文以江苏东部某一乡镇为调研区域,通过对近几年内适龄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对其及接受学徒的企业进行访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2.1 传统学徒思想在乡镇地区的影响

该乡镇以传统农业为主,近10年以来随着重型机械设备生产工业兴起得到极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乡镇小、微型企业的逐渐增多,弃农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如此,该乡镇总体上仍是以农为主,工业为辅。

该乡镇近10年来,接近57.22%的适龄毕业生考入相对应的高等院校,38.55%的适龄毕业进入相应行业学徒,其余的通过经商等途径从业。对38.55%毕业生其中部分人进行走访调研。大部分人持有这样的观点:(1)文化成绩中等偏下,录取不到理想专业,不如早点学手艺早收益。(2)即使升学,大专毕业后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期望值低。而进厂拜师学艺,一年收入甚至比本科毕业生高。以上观点归纳出来主要有两点:第一,对高职校毕业后就业前景及待遇表示担忧。第二,通过拜师学艺,能够短期获得不错的收益,而升入高职院校后至少要3年后才能工作,前途未知。

2.2 小乡镇、微型企业对传统学徒制的接纳程度。

针对小乡镇、微型企业的对学徒的接纳程度,笔者走访了近12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对其负责人或人事部门进行了采访调研。他们大多数持有这样的观点:(1)由于生产的需求,企业需要熟练的技术工,对学历基本不作要求。(2)不希望以浪费生产时间为代价对新进员工进行技术培训。(3)熟练的技术工可以带徒,师傅要对徒弟生产的次品负一定责任。

以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非常欢迎学徒工人,可以节约成本,规避风险。(2)企业对新进员工学历不做严格要求,只需技术熟练。(3)熟练工人带出的徒弟出师后,可以快速成为该企业的熟练操作工。

3 高职院校如何从自身变革出发吸引“传统学徒制”生源

纵观全国,类似江苏东部的这一小乡镇现象在全国乡镇甚为普遍。流失的生源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来说,应当引起重视。仔细分析学徒和用工企业的观点,不难得出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高职教育难接地气。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面向企业,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培养出企业愿意接收甚至欢迎的技术人员。

3.1 从院校全面发展转向服务地区发展,紧盯区域经济

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大多数高职院增大投入,将建设重点一直放在规模扩大、树立品牌专业等特色全面建设上。随着生源数量减少和生源学生的社会及经济观点的改变,高职院校应当进行适当的变革。一方面要全面发展,细化当前特色专业;另一方面又要从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出发,建立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品牌专业,不仅能吸引生源,而且能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区域经济,成为受欢迎的专业人才。

3.2 院校专业发展要脚踏实地建设专业品牌,加强校企合作,合作中增加企业比重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缺乏思考全面铺开。专业发展应当先找目标,再进行详细规划论证。紧盯区域特色经济和企业发展及用人需求,培养出“地利、人和”的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出应用型技术人才应当要有市场。而且要把“市场”看准,应当准确分析和了解企业发展趋向,随时做好专业的调整。只有加强校企合作甚至校企融合才能让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只有使学生“学”在企业,“练”在企业,“融”入企业,毕业后才能“进”入企业,受企业欢迎。

3.3 创建真正的灵活多变的校中厂,能够应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投资建立了实训中心,但是建成以后利用率低。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中心应当考虑实训中心的“产能”,一方面借鉴企业发展的趋势,建立灵活多变提高学生技能的实训工厂,另一方面实训中心生产的产品能流通市场,做成真正的企业“校工厂”。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熟练掌握生产技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4 结语

在生源数量整体下降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珍惜现有的生源,避免浪费“弃学学徒”生源,就必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及其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身区域特长优势,改进院校的传统生存和发展模式。打破全面发展局面,从局域经济发展出发,紧盯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趋向,改变传统办学模式,沿袭传统学徒制精髓,从“以生养校”向“生校共存,校企共建,生校企互惠互利”的多方位模式发展。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投资合资建厂、以厂养校,学生从学校获得理论知识,从工厂获得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欧阳忠明,韩晶晶.现代学徒制:“冷热不均”背后的理论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2):5-11.

[2]朱雪梅,叶小明.直面生源危机:中国高职院校发展格局与战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2(8):30-34.

[3]彭移风,宋学锋.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16-18,40.

[4]方一鸣.现代学徒制改革試点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语,2016(7):76-79.

[5]欧阳忠明,韩晶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意愿的叙事探究[J].职教论坛,2016(1):21-2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345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