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提高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提高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秦国明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它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经济数学》作为在经济中应用的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提高《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数学 教学 有效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32-02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它普通高校相比,多数高职生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 重视“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课

“首因效应”即在人际交往中最先输入的信息往往作用最大,对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要重视“首因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讲课时做到语言严谨有趣,通俗易懂,有声有色,抑扬顿挫,以良好的形象和高度的责任心感染和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大多数高职生数学基础差,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有的还存在着畏惧心理,因此,第一堂課教师首先要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经济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高利润,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在什么生产水平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解决这样的问题离不开经济数学知识。一个企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在出厂前要进行质检,合格率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出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也离不开经济数学知识。再如通过银行存款贷款利率的计算,让学生明确利息的不同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做出最佳选择。通过实例让他们明确学习《经济数学》的意义,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他们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针对数学基础差、存在畏惧心理的学生,可通过典型例子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如华罗庚年幼时数学基础也不好,后来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著名的数学家,用他自己的话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只要经过勤奋学习,即使基础差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其次要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不同于中学,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和“题海战术”来获取知识。高职院校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由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等内容,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有大致的了解,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2 改革教学方法,重视项目法和案例法教学

《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性,根据建构主义观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必须满足高职教育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传统的填鸭式、传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地传递知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项目法与案例法等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案例教学法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搜集编写不同的案例,将《经济数学》问题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什么是学有所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专业应用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岗位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仓储管理人员、统计人员等,这些岗位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获取资料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内容应本着“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如经济现象的描述、分析与计算,经济问题的数表处理、优化设计,经济现象的推断分析,经济问题数学实验等项目,每个项目再分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从专业课程中精选确定与教学有关的案例,将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加工整理成若干功能互补的教学模块,用专业案例来驱动教学模块的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4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成绩的考核不能仅靠一份试卷的成绩评定,而应由学习态度、教学项目完成情况、期末考试三方面综合评定。学习态度占20%,包括课堂纪律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参与课堂教学表现等方面,由教师评定。教学项目完成情况占20%,主要看项目完成中体现的能力,如数学互译能力、模型构建能力、创新能力、计算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期末考试占60%,进行闭卷考试,由教师评定。

5 结语

提高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2个方面,其中教师是关键因素,要求教师应创新教学意识,突破传统传授教学思维,引导、调动、激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并创新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计上要与专业充分融合,寻找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案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同专业及今后就业的紧密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毛舜华.重视“首因效应”提高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才智,2016(5):138-140.

[2]马利军.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4-8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347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