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已然成为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想要达到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教学既能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又能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技能与运动技巧的目的,就应根据生理心理特征,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根据生理心理特征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再从实际出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生理特征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56-02
在我国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已然成为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想要达到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教学既能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又能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技能与运动技巧的目的,就应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予以更多的关注,相信这样能使小学体育课堂质量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这更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生有着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只要把握好这些特点相信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1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分析
(1)小学生心肌力量较弱,呼吸的频率浅而快,骨骼容易变型,肌纤维较细、无力,不能单调和长时间的做静力性练习,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合理安排好负荷量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练习的强度,次数和间隔时间。因此,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上肢和下肢活动的搭配,跳跃游戏与投掷游戏的结合,在做非对称性练习后,要增加另一侧肢体的练习,如乒乓球、单脚跳等。
(2)小学生大脑皮质神经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年龄越小,抑制过程越不完善。分化抑制能力差,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儿童兴趣广泛和好动的特点,多样化地安排教材,对同类教材,它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要多变,可采用游戏、竞赛、循环练习等经常变换方法,这样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比第一次浓,比第一次更活跃,更有成效。
2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2.1 兴趣爱好广泛但保持度不稳定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尤其对竞赛性质的游戏及体育活动更为青睐,并喜欢与教师共同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对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却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但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保持不稳定,他们对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外部的事物的一举一动很容对其产生吸引力。
2.2 小学生的意志独立性和主动性、坚持性较差
小学生在活动中不自量力,不能区分蛮干与顽强,把冒险、顽皮当作勇敢。他们在课上情感不稳定,易冲动,在做游戏中,特别容易激动,大呼大叫,不守规则,情绪波动很大,一旦高兴非常得意,有时可能打逗同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嘴勤、眼勤、脚勤,要经常正确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动作、方法和规则去进行练习。其次,不要动不动就粗暴训斥学生。
2.3 对教师有着特殊的信赖和崇拜
任何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基本规律,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认为教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这个心理特征是儿童能认真地、自觉地接受老师指导和教育的内在心理因素,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它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2.4 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
小学生积极参与某项活动大多是因为“好玩”“想玩”而参加所以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是以直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他们通常存有试试看的想法,好玩就继续参与,不好玩就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并会很快退出。
3 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3.1 快乐教学,营造积极轻松的气氛
当下我国学校体育一直努力融入快樂思想,“快乐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想要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就应努力把握学生的快乐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快乐的学习情绪以达到身心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更新理念,重点把握“玩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理念,多变的教学手段和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法宝,想要让学生自愿积极地参加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体育课不是简单的身体训练课而是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游戏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要重视学生的感受,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以保证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激励是语言艺术同时也能最大层面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及体育运动兴趣。对学生正确的行为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对其错误的理解予以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勇于尝试勇于实践的精神。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善于结合授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使学生感兴趣的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能放得开,真正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可以通过在竞赛或竞赛性游戏前进行针对性的思想动员,强调集体荣誉感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准则。
3.3 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教学资源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语言、教学教法、场地器材等可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形式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必须从“填鸭式”“教师是课堂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多种多样且充分合理的教学资源为突破,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构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对直接的刺激相对敏感,所以教师更应注重直观教学的运用。例如采用音频、视频、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让同学们加强视觉和听觉刺激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3.4 教学方法要趣味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趣味课堂中学生能够得到身体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的精神刺激,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讨厌单一的重复练习等心理特点,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兴趣爱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室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有多种方法去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缓解课堂气氛,比如多采用竞赛机制和游戏环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制定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儿童化”创新尝试,将游戏性贯穿教学实践始末。游戏的方法通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为它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更能使孩子们在运动中克服枯燥单调的反复练习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身体上的疲劳。为此,变换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要加深形象化教育教学,通过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与个性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鼓励与引导,用一颗爱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纯真的心灵,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小学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灵活多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上体育课是聪明欢乐与成就,让孩子们在教学中成长为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祖国最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62-
64,66-92.
[2]赖丽敏.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0(8):207.
[3]翟自欣.加强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打造高效快乐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