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李丽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平等对话,为师生情感互动创设愉悦的环境;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积累知识,推进师生情感共鸣;了解学生情感需要,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拓宽沟通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64-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注重了师生情感融洽。新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为了创设并保持这种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起着重大促进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方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

每一节语文课都不是风平浪静的,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运用教学智慧的机会,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好教学智慧。教师都是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学生的真诚与亲切。他们发挥教学智慧是发自于内心的,是来源于真实情感的感动;他们都愿意用微笑代替责备,因为他们的情感是好的,都饱含了对学生浓浓的情感。因此,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情感教育的运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1 平等对话,为师生情感互动创设愉悦的环境

新课标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话”意识。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没有沟通与交流,就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沟通与交流是师生情感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

课堂作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平台,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交流”与“合作”活动,而“对话”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特点,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和作者在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融为一体的时候,对话的桥梁才真正建立起来。在对话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而要善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互动、乐于互动。首先,要善于真诚地接纳学生,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权威”,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真心倾听,真诚地接纳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看似怪异的思维方式,接纳那些甚至连自己都模糊不清的提问,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成为师生平等而自由的对话环境。其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意见。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幼小的心灵比作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特别需要留心守护,稍不小心就会让它“滚落、破碎”。而教师情感的变幻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态。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对待学生停留在知识表层的答案,甚至是很幼稚的问题时,不能显示丝毫不悦。爱是学习的动力。在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同时,巧妙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出现的问题,并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竖起一个大拇指、传递一个信任的眼神、轻言一句鼓励的话语,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也就十分乐意接受你的提醒,让孩子不背负任何思想负担,带着思考的欲望轻松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

2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情感。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满怀深情地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感情,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对总理的敬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又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能读出韵味。

3 积累知识,推进师生情感共鸣

“积累”,在新课程理念下被赋予了丰富深远的内涵,包含着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等广博的内容。生活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歌唱家的歌如何绝妙、舞蹈家的舞如何精彩,却忽视了背后厚实的基础。一座冰山露出海面的高度只是它全部高度的1/10,还有9/10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而没有这9/10的基础,就没有1/10的冰山一角耸立在海面上。想要在師生双方参与的语文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需要“积累”。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积累发展的过程,老师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老师的“积累”在学生“积累”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诚如王宁先生所言:“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随着思想的丰富,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丰富。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是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来逐步提高的。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借助学习一首以中华民族的名胜古迹引以为豪的小诗,也可以鼓励学生把收集的剪贴画制成小报,展示评比。学生在这个情景中,既能感受到优美的环境、生活的幸福,也能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创造的喜悦,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自然成了积累的过程,不仅积累了对生活的感悟,也积累了优美的诗句,积累了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阅读文章中形象和抽象思维。在学生审美情趣得以积累升华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师生情感产生的愉悦共鸣。

4 了解学生情感需要,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需求也是一样。每个学生对情感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赞扬,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注,还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教师耐心的引导,等等。教师要全面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加有效的情感投入。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具体操作时,可以结合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在教材中找到和学生心灵相通的篇章,然后通过文中的故事或者人物唤起学生对教师情感投入的反馈,重点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检索、提取那些与学生情感需求相对应、甚至共通的信息,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引起共鸣。

5 拓宽沟通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与感性教育的集合体,而情感又是语文的灵魂。因此要想学好语文、教好語文,就必须有足够多的情感融入其中。而这种情感的融入,需要教师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学生更多的投入。当然,教师的投入是主要的,只有教师投入了,才能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其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之外的情感投入更不容忽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实际上也是教师增加对学生情感投入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因此,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那些思想、生活、学习中有问题的学生,更是需要教师更多关心。正如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情感状态产生一种巨大的循环力,影响少年的智慧和全部智力活动。”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情感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构成影响,能启迪他们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之后再将这些应用到语文的学习之中,才会真正推动整体素质的提升。

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必将是空洞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使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促进其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昌红.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112.

[2]丁永康.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11):223.

[3]张晋.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刍议[J].都市家教,2015(10):5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35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