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曌
摘 要: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电力系统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电力通信管理效率,必须结合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构建完善的电力通信系统,实现调度生产、电网管理及营销等的信息化操作,提高电力通信运行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该文主要从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电力通信的发展现状,构建了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希望可以促进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通信 信息化系统 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00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通信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人们也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要求,实现通信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其对电网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有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1 概述
通信系统信息化也可以称之为通信信息化,主要是指实现通信维护、网络管理等的信息化操作。为了实现电力通信电网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电力专业的需求,电力通信正在加快通信信息化发展;同时构建信息支撑平台,主要满足电力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操作。该平台主要由通信综合检测预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门户系统、通信资源管理等组成。综合检测预警系统,主要对环境、机房环境及动力环境等情况进行监控。一般从网管系统中获得所需数据,借助数据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及时对网络运行与维护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实现资源调配、故障处理、网管调度及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录入等操作。专业门户管理主要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统计内部数据等操作,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跨系统转换,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2 我国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发展现状分析
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管理手段、方式和模式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人工管理阶段。该阶段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由于电力通信发展规模较小,线路构成较简单,通信专业服务对象单一,所以此阶段操作较简单,主要利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而且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时都以纸质方式储存。
第二,通信信息管理电子化阶段。随着通信网的建设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很多通信网络数据都实现了电子化操作,可以利用电子手段记录信息。该阶段主要结束Word与Excel表格方式储存信息资料,借助通信手段实现了个别设备与网络的管理。但因不能保证网络资源与网站运行状况,网络运维与网络监控的联系较少,无法实现关联操作;此外,此阶段的电路连接方式与故障查询等操作均要浪费大量时间,不能及时定位、查询并处理故障,很难满足故障处理需求。如今,很多电力公司都停留在此阶段。
第三,通信网管理信息化阶段。此阶段电力网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通信网所进行的业务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提高了通信网的承载力与业务可靠性,同时要求实现通信网络的科学化调度也要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2.2 分析我国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电力通信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靠的业务支持能力,但是从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实际建设分析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方面。
第一,时代发展速度较快,我国电力管理通信网的手段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监控、维护和管理通信网络的运行平台不能满足实际运行要求,没有实现一体化操作,质量水平高低差异悬殊。由于使用的系统不同,导致数据交换和联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我国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技术与手段还不健全,还不能实施统一化流程管理;缺少技术平台支持,主要为人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下,难以滿足当前发展需求。
第三,从技术手段与支持平台分析,通信网络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目前电力通信网络处于大幅度建设和发展中,呈现出较强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必须要求高质量的通信网服务管理操作,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还不能实现输、调、变等的稳定操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3 建设电力通信信息化的思路探讨
3.1 完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
从电力通信信息化体系实际建设来看,设置监控与环回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各项性能与指标的实时监控。安全管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力通信安全,避免非通信网络用户接入到通信网络中。网络故障管理主要对网络运行中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故障类型合理确定故障位置,然后评估故障对通信网络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尽快修复故障,维持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性能管理主要对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与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和控制,进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配置管理主要负责网络设备与系统中资源配置等操作。
3.2 科学合理地分析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
构建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时,内外部条件等均会影响通信网络体系的建设,一般会受到技术经济标准、通信网络机构与管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人们习惯从通信网络建设完成状况评价其建设功能与配置系统的高低衡量通信网络建设水平。但是此种评定方法较客观,对于实施监控的电力通信信息化体系,一般会受到监控系统设置的影响,同时还要求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一般通信服务质量与通信规模呈正比关系,随着通信规模的增加,通信服务质量要求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实际建设中,为了建设高质量、稳定的电力通信系统,就必须要求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包揽性,此种要求也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系统必备的特性。
3.3 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中建设网络系统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立初期,主要对个别通信网络进行管理,为了实现让系统全面地管理所有通信网络,必须借助网元数据及时对网络、网元管理层等多方面的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数据采集与数据接入主要在复杂网元数据收集层操作,网元管理层实际上只有电力通信网络中一个独立的网元,主要负责支撑上级网络管理层等操作,在管理网元基础下,可以从管理网元的联系、网络管理层的增加等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通信网络能力,实现更改、创建、调整或中止等操作,及时对网络性能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上级各服务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
4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特点分析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全面性。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各个系统的构建,实现了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实现了资源调度、现场处理与故障监视管理。第二,安全性。在系统操作层、网络层、应用软件层与管理层均采用数字签名、日志、数字签名等方式实施安全管理。第三,开放性。通信运行管理系统利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操作,可以给上级提供符合电信管理网等标准的网管接口,其他网管系统使用X接口。第四,可扩展性与可扩充性。实施通信信息化后,提高了数据可靠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维持了系统的持续化操作。第五,经济性。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网络全自动与自动化操作。第六,先进性与实用性。系统内部主要进行分布式处理,可扩展性较强。利用多粒度双重方式平衡,软件重用技术,缩短了软件开发时间,提高了软件质量,实现了厂商设备环境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操作。
5 结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了电力通信企业的发展,不仅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成为电力通信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从电力通信业务保障方面分析,系统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促进了电力通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通信系统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电力通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还要经历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必须加强通信网络资源数据的挖掘,提升系统应用水平,促进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东斌.浅谈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J].电工文摘2013(4):65-67.
[2]高鹏,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11(2):26-29.
[3]武利军.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陈进雄.电力通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