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苇++张海涛++杨优
摘 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院的基础课程,更是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中最为重要的桥梁,其内容抽象,难于记忆,传统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文章探讨几种教学体系在独立医学院中的应用评价。
关键词:独立医学院 生物化学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131-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该校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必修课,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关键的学科之一,但是其概念晦涩难懂,微观抽象,代谢循环通路众多又互相交错,初学者很难系统归纳记忆和理解掌握,让许多大二学生望而生畏。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幻灯片灌输为主,速度快并且不全面,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课前不主动预习,第一次听课很难听懂,更无从理解记忆,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即使死记硬背通过考试,也会很快忘记。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院校相比,自习能力稍差,对于基础课程的兴趣略少。因此,如何将生物化学中众多的概念与通路以合适的形式传播给学生,在课后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该文初步探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
目前该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板书,实验课教学为主。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以教师制作放映幻灯片为主,多媒体固有其优点,比如它的直观性、总结性,教师一般会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作为幻灯片的主要内容,并且辅以丰富的图片、视频,刺激感官,帮助理解。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缺乏整体性,而生物化学偏偏又是一门整体性很强的课程,每条代谢通路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制约。而且在实际教学過程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看到比较重要的页面时,不是主动去理解记忆,而是掏出手机拍照保存,其实日后也很少再会去打开查看。板书虽可以避免幻灯片篇幅限制的缺点,但是其耗时长并且不够直观。综合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比如微课教学[1-2]、Sandwich教学法[3]、PBL教学法等[4],我们试图探寻更优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1.1 合理运用网络平台
在传统课堂上,由于生化课的特殊性,往往一开始学生还有点兴趣,越到后面越难懂,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很少,缺乏动力,学生的注意力很多都不在课堂上,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不敢也不想提问,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鉴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并且寝室都有网络,我们选择了13级护理医学的学生277名,课堂上公布了QQ群号,在群里定期与学生交流辅导,发布任务,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补充课堂上的知识,比如我们增加了一些关于氧化磷酸化、病毒的复制、三羧酸循环的视频,视频以动画形式呈现,更便于学生理解,学生普遍反馈良好。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与教师的互动活跃,勇于提问,乐于回答,比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更为直接。
1.2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我们选择13药学的50名学生,根据大纲要求与实际课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讲述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已经学完了物质代谢的学生们此时对生化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也明白几大类物质代谢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我们把学生分为10组,每5人为一组,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如资料采集、幻灯片制作、讲稿整理、课堂讲解、过程记录分析。然后由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集体备课,只要保证不偏离大纲,并不对学生讲述内容做过多改动。最后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课件的讲解,时间为30 min,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编辑课件的过程中,无形中加深了印象,听课的学生由于对讲课者十分熟悉,消除了抵触心理,也能很好地进行互动。
1.3 生化实验课的创新
生物化学中的理论都是以实验为主得出的结论,但往往由于概念过于抽象,学生即便按部就班完成了实验,也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在验证课本里的哪个部分,做实验时心不在焉,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很普遍,再加上独立医学院药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生化实验课一般只安排了3~4次,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实验能力相对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为此,我们安排了两次实验课,从实验设计开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投票决定最想亲眼见证课本中的哪个概念,选取切实可行的一个,进行安排。学生选的是组织DNA的提取与定量。首先,让学生自己分组,综合设计实验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广泛查阅资料文献,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也锻炼了使用数据库的能力。然后设计实验所需要用到的仪器、试剂,自己准备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协作的能力,设计好实验步骤后,由老师稍加指导,进行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实验结束后,不管实验成功与否,学生都要交一份实验的分析报告,也避免了以前互相抄袭、照搬实验步骤的情况发生。最后依然由老师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能力,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也能更加认真对待。
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实验课的认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放了一个实验室,内有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离心机、水浴箱、天平、PCR仪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器材,为学生解决学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好评。
2 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实验课成绩,我们对于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做了一些优化,比如将实验课由以往的实验报告成绩改为3个部分,即操作成绩、报告成绩和笔试考核成绩三部分,更为客观和细化地反映学生的平时成绩。另外,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生化知识,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爱上生化,觉得学习不再枯燥,快乐学习,在考试之前,我们举办了临床医学院第一届生物化学知识竞赛,由学习委员在班上宣传,组织好同学们参加此次比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知识竞赛中我们立足课本,升华了课程中的重难点,决赛胜出的同学在成绩测评时候予以相应的加分。既让同学们在考试之前主动复习,也能让学生加深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印象。
3 结语
生物化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基础课中最难于理解和记忆的一门课,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一些譬如“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的俗语,让刚进校的学生对于生物化学望而生畏。而独立医学院的生化课程一般只有42学时,实验课为3学时,学生往往还没来得及熟悉整个课本就已经结束教学,但与此同时,生物化学却是连接基础与临床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课程,不深刻理解生化的概念与代谢通路,就很难学好以后的病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的作用机理。所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动手能力,让他们顺利度过艰难晦涩的基础课程学习,更好地为将来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3):3-9.
[2]韦带莲,何旭.初步探析“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3]曾妍,黄瑾.Sandwich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26-127.
[4]周妍,吴巍.PBL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用模式探讨[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16(1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