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姜雪洋

摘 要: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管理的基本追求之一。在土地资源短缺而城镇化又急需大量土地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该文分析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下一步土地管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土地管理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112-02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赖以维持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土地管理,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也处于不断的变革和完善当中。从管理模式上看,土地管理经历了统管(建国至1955年)—分管(1955—1986年)—统管(1986年至今)3个阶段[1],每一阶段的改革都旨在使土地管理更加科学与合理。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土地管理科学化意义重大。我们要审慎地、客观地观察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我国土地管理的策略。

1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及意义

1.1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可以从较为宏观的城镇化大背景下土地用量和存量之间的矛盾,以及较为中观的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是未来几十年我国发展的主旋律,而城镇化又面临开发空间不足的约束[2]。城镇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其对土地的需求也是客观的,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中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土地管理尽管几经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地管理仍然存在着规划水平待提升、规划约束力待强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公众参与待加强等问题。一方面是土地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管理水平不高,二者共同促成了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的急迫性。

1.2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意义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意义,一则从土地作为资源本身的角度来讲,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也决定了其价值。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自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发挥其人类生存和栖居的作用[3],将土地作为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二则从土地资源有限对城镇化等其他生产生活产生的约束作用来看,土地管理科学化意味着通过土地资源效用最大化又可以推动人们生产活动的开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因为土地管理存在的缺陷,出现了各种冲突性事件。土地管理科学化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

2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规划的科学性、约束力不足

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在于科学的规划以及规划所具有的权威性。没有科学的规划,规划的指引作用难以发挥。规划没有权威性,其约束力也难以发挥。正因为如此,土地管理特别要重视规划的作用,将规划视为做好土地管理的第一道门槛。从当前来看,规划工作受到诸多约束。比如,土地規划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等事项。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之下,发展土地经济,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形成了土地规划科学性和地方招商引资、发展地产行业等之间的矛盾,而在有的地方,规划的科学性就让位于后者了。不仅如此,土地使用规划制定出来之后,能否发挥必要的约束作用也是一个问题。李克强总理在研究部署“三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强调,规划不是要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到地上。事实上,土地规划也是一样的,若缺乏权威性和约束力,则其作用将难以发挥,但当前土地规划约束力不足却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

2.2 土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土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土地管理内容庞杂,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土地调查工作和土地资源档案管理方面。[4]土地管理也不能囿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将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等应用到管理当中,增强土地管理的精准度、科学性等。从当前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不尽如人意。受制于工作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不充分等因素,土地管理的精准度尚有提升空间。而且在土地管理中,信息化水平又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监管工作,监管不力,必然会出现违法违规用地的现象,而且不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这些都很难察觉。各个环节相扣,致使土地管理部门处于尴尬和被动的地位。

2.3 土地管理的公众参与尚须加强

土地管理的诸多问题中,公众参与尚须加强较为突出。判断这一问题较为突出是从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和这一问题本身产生的社会影响两方面来看的。从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来看,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并最终表现为提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既然是服务于广大社会公众的需要,那么,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地倡导公众参与。遗憾的是,当前的土地管理对公众参与重视程度不够。这又导致了与之相关的公众参与不足等社会影响问题,即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各地因为土地问题产生的冲突性事件。从根本上看,冲突表现为利益冲突,当一方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若制度内难以找到利益表达的途径,就会采取激烈的制度外的参与方式。这些不仅不能发挥土地管理的作用,甚至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是土地管理工作需要正视的问题。

3 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策略

3.1 科学地进行土地规划 全面增强土地规划的权威性

要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科学地进行规划,并增强土地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科学规划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协调好土地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土地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角度来看,关键点也在于此。但若深挖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尚未完善。我们有《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森林法》等作为依据,但这些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冲突等都暴露了土地管理上位法律依据的缺失。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土地”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适用冲突。为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土地规划科学进行以及土地规划能够切实得到执行。

3.2 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

要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还有一个操作性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来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在土地管理中,可以充分运用的信息技术很多,目前来看可以考虑引进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3S技术等的作用[5],当然,若已经引进这些技术则需要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应用到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土地全貌。遥感技术可以应用到土地详查、城镇地籍调查、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耕地保护等方面。3S技术则是对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合,借此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全程动态监控。

3.3 构建制度化的土地管理公众参与渠道

要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还要构建制度化的土地管理公众参与渠道。公众参与涉及土地管理的全程,在土地规划制定阶段、土地规划执行阶段等阶段都要积极吸纳社会公众的参与。在土地规划阶段,信息搜集阶段充分吸纳信息,规划制定出来后要通过网络、海报等方式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在土地规划执行阶段,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则在于全民动员监督規划的执行。参与渠道的特点要便于社会公众,降低公众参与的成本,并对社会公众表达的信息及时反馈。

4 结语

土地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回顾建国后几十年的土地管理工作,在积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是要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和教训。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土地管理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土地管理本身的问题也是不断暴露的。这些都表明改进土地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持续性地改进,不断地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6.

[2]胡存智.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25.

[3]程雪阳.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土地科学,2013(7):15.

[4]杨丽娜.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18.

[5]莫艺.浅谈科学化土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商,2014(12):53.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376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