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文学期刊 > 长江文艺

自由谈

自由谈

主持人:叶立文

如果以时下通行的标准划分,当代文学因其生成、传播和接受场域的不同,故有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别。学界围绕两者功能、价值与意義展开的讨论,以及基于雅俗之辨和大众化问题而起的“破圈”诉求,无不体现了研究者们意欲重整格局、再造秩序的学术关怀。从这个角度看,由于“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经典化部分”,在科学、伦理、审美等维度皆有启蒙国民之功效,因此颇有可能作为“第三条道路”,成为我们走向圈层破解的一条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期邀请了三位长期置身于文学现场的批评家,以他们的学识与经验就此话题各抒高见。

何平的文章,认为“好的类型小说是真正的国民文学”。那么,什么是好的类型小说?在他看来:“首先,好的类型小说是国民精神成长的启蒙者,故而应该承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当下、本土和世界交融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永恒的情感内容。”“其次,好的类型小说会提供历史和现实的,但又不限于历史和现实的知识图谱和世界设定。”“再有,类型小说应该有持续的分‘类’和造‘型’的能力。这些类和型一部分是创造,更多的则是对本土和世界的既有类型的改造和再造。”

徐晨亮的文章,思考类型文学能否助力纯文学“破圈”,通过辨析“小众”与“大众”、“未知”与“冒险”等问题,认为“‘文学’并非事先存在于‘类型’的外部,而是写作者与‘类型’既有规则、手段相爱相杀、厮磨搏斗中迸发涌现出来的东西。按照不少论者的提示,现今所谓纯文学其实也可看作类型写作之一种,那么不妨说,文学经典向我们展示的是定理本身,而类型写作则会让作者重新体验观察、假设、推导、试验、证明的全过程”。

夏烈的文章,讨论类型小说的传统与个人才能问题,认为“现代的类型小说不仅有源远流长、浩大光辉的传统,亦有受雇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当代语法”。那么“如何创新以增益传统,让类型文学依旧有文学一面的内在渴求,成为一桩优质的创作者秘而不宣的使命责任”?在他看来,艾略特讲诗歌时候所说的“个人才能”至为关键——因为“类型小说的游戏规则是被市场和传统定型的,但作家的个人才能永远是创新的大道,并且从无止境”。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3893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