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创新导报

构建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几点思考

构建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几点思考

周明贤

摘 要:中职学生是学习者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决定着他们的学业及养成,也疗治着他们曾受伤而扭曲的心灵。“生态课堂”是人性为本、尊重为先、快乐为上、趣味为要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课堂,是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课堂,是中职教育最有效度的课堂。

关键词:人性为本 尊重为先 快乐为上 趣味为要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43-02

语文教研室新聘了一位代课女大学生。说心里话,面试之后,大家一直很犹豫,因为实在太年轻了,刚刚20岁,又那么柔弱。大家非常担心她“压不住阵脚”,降服不了这些顽劣异常的中职生。经过一番争议,最后决定让她试一试,试用期为一个月。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她却不动声色地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教师,学生对她的喜爱是前所未有的。

带着一些疑惑,我走进她的课堂,反复调研了她的课堂教学模式。她的课堂表面看起来似乎比较松散,过于随意,但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所有学生都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她很轻松,似乎什么都没讲给学生,每一课都由学生自主研讨应该讲什么,怎么讲;学什么,怎么学。各组完成一个教案及学案设计,然后师生共同研讨、评价、筛选,最后由获得最佳方案设计的小组来完成课程的讲授和考核。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听课、提出疑惑、参与讨论,不同的是,她一直是一个很出色很热心的学生,遇到其他学生困惑羁縻的问题时总能引导大家想出办法把问题解决掉。她在课堂上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无为而无不为”,凡事放手却又牢牢掌控。

她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效果让我震撼,也让我于矛盾中对传统中职课堂进行了深刻反思,对深度课改背景下中职生态课堂有了几点新的思考。

1 传统中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1)传统中职课堂,强调的是所谓的知识传授,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虽然也被书写在教案首页上,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往往简化成单纯的知识认知目标,唯知识独尊,别的极少涉及,教学过程沦为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要知道,在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目标中,纯粹的知识学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任务,而其他的部分就完全流失了。这种教学忽视了对知识背后经验的感受以及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忽视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素质的培养和开发,是片面人才培养而不是全面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直接导致培养对象人格的扭曲和道德的缺失。

(2)傳统中职课堂,大多属模式化课堂,完全忽视了学生灵动的生命和个体差异,师生之间教育精神的迷失、理念情感的疏离使得课堂冷漠、低效,教师痛苦不堪,学生麻木不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对立的。我们不否认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少学习兴趣,厌学、懒散,自卑心重,逆反心理强,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因此,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认为必须强制执行,你不学我有责任和义务管制着你学,而且,不论学习基础如何,要求上是“一刀切”。要知道,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逆反、焦躁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处理课堂教学,对孩子们的学业及整体的学习意志、品格的养成会十分不利的。

(3)传统中职课堂,是师本的课堂、孤独的课堂。教师享有话语霸权,时刻侵略着学生的话语权。教师经常说着正确的废话,于不知不觉中掠夺了学生发问的机会、精彩的演说和瑰丽的思索。教师连珠炮式地发问,学生忙乱地作答,这似乎是给了学生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但由于教师提出的大多是创新含量极低无需思索的问题,因此,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更不能激起学生发自生命深处的诉说欲望。尤其教师拿着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和增删的教案这根指挥棒,学生就只能在这固有的框子中沿着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更严重的是很多中职学校为了严肃课堂纪律,整饬课堂秩序,规定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记分,并将分数核算在学生的学业总评成绩中。久之,这样的课堂只能塑造学生奉迎遵从的思维惰性,习惯于接受别人的结论而丝毫没有自己独立、创造性的见解,使本就荒凉的中职课堂再添一层沉重的悲哀。

2 中职课堂生态化的几点思考

(1)人性为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面对植物的种子,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发芽、开花、结果。换言之,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引发好奇,开启智慧,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幸福,品尝到被尊重的快乐,才能让他们重拾自信,展现个性,发展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不断焕发应有的青春、生机与活力。

(2)尊重为先。中职学生是学习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从小学低段起就已经跟不上队伍了,其中的很多学生一直处于被歧视至少是不被重视的状态中,所以逆反、偏执、对抗便成为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但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拥有各自的无可置换之价值的重要存在,教育活动原本始于对一切生命形式中流变的“生命”的深刻敬畏之念,而敬畏首先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方能使得他们知耻、知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快乐为上。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育家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生长,顺其天性而为,从而“舒畅”“条达”,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衰萎”结果。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才能引发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热情,情绪高涨,师生互动,关系和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的乐园。

(4)兴趣为重。法国著名批评家蒙田谈到教育问题时曾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点。然而,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必须不能忽视,那就是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兴趣早已不在学习文化课上,甚至不在课堂上。曾做过一份关于中职学生兴趣倾向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中职学生的兴趣点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里。我们承认,单从趣味而言,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相对巨大的,很多中职学生即使在课堂上也会对其欲罢不能。那么如何扭转这个倾向以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中职课堂最为关键的指要。没有兴趣,一切将化为乌有。我们不妨瞻仰一下先师的课堂。正如颜回所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说的是孔子通过唤醒、疏导的方法,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关于这一点,孔子的理论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在其中,方能“欲罢不能”。

现代教育一贯提倡疏导与唤醒。因为疏导与唤醒,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情感引起共鸣的过程,这种共鸣能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向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转化和发展,是真正意义的教育过程。正如德国大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自然即和谐,人本、尊重,不缠扎,没有鞭挞。还学生以自由,给孩子以真情。让生态课堂造就中职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让生态课堂成为中职生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宁鸿彬.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80-41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393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