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俄朝韩天然气管线项目是在俄罗斯亚太能源战略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三方合作意向。该项目最初是由俄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基于俄与朝鲜半岛能源供需关系的互补性前景提出的,但受俄国内经济困难、对外政策调整、能源战略变革及东北亚地缘政治变动等因素影响,长期未得到实质性推进。2018年4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实现历史性会晤之后,该项目能否随半岛局势缓和从“纸上谈兵”变为实际可操作,从而一举改变俄气东输的基本格局,成就一个三方共赢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引人注目。
俄朝韩天然气管线项目的前身是俄中韩天然气管线计划。1997年12月俄罗斯、韩国、中国、蒙古国联合对俄罗斯科维克金天然气凝析气田的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1999年2月俄罗斯罗西亚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对科维克金天然气项目联合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同年11月韩国天然气公司加入该协议。次年,俄中韩三方在北京签署新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协议,计划建设从伊尔库茨克经满洲里到达北京和大连的4100千米长天然气管线,之后再在中韩之间铺设大连—平泽海底管道,实现俄气输韩。韩方在该项目中预计投资120亿美元,其中50亿用于气田开发,70亿用于海底管线建设。在该项目推进过程中,俄罗斯在普京(时任总理)领导下发起能源企业的国有化改革,罗西亚石油公司转型改制,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取而代之成为国家控股的能源企业,统一掌管俄气对外销售网络。2004年1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总裁阿·米勒以科维克金项目不符合俄国家战略利益为由,宣布终止该项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欧洲能源市场萎缩,而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国际能源供应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再以后,发生了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和乌克兰危机,欧洲国家试图采取统一行动减少对俄能源的过度依赖,俄能源出口战略开始重视东亚方向,除了迫切需要开拓中国市场外,也希望在朝鲜半岛取得进展。2011年8月24日,朝鲜时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乌兰乌德军事基地会晤,双方谈及能源合作,朝方对修建自俄经朝通往韩国的天然气管线表达了兴趣,称该项目有助于缓和朝韩关系、降低韩国天然气价格,朝鲜每年也有望获取超过1亿美元的“过境费”。也是在2011年,俄朝韩达成多项法律文件,朝方明确接受确保管线过境输气安全的义务约束。2013年普京总统明确表态说,铺设总长约1100千米俄朝韩天然气管线是“理想方案”。俄方不仅希望在与东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利益,抵消西方制裁影响,也希望借有关工程扩大自己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的作用。但此后,由于朝鲜在金正日去世后明确了发展经济与发展核导的“并进路线”,快马加鞭推进核导研发,半岛局势再度恶化,俄朝韩天然气管线计划再次悄无声息。
俄罗斯与韩国的地缘紧邻关系和能源供需互补性显而易见。2018年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5794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为1908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量为140亿立方米,其中仅向韩国出口24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占俄天然气总出口量的1.2%、液化气出口量的17%。同年韩国天然气消费量为455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为439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自俄进口量仅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2%。俄液化气目前主要出口日本,约占总出口量的67%。应该说,俄气输韩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合作项目。显而易见,朝鲜半岛局势、特别是朝核问题在过去若干年的起伏波动影响了俄朝韩天然气管线计划的实施,但却不能说是唯一因素。过去20多年来,俄韩首脑多次会晤,就加强能源合作达成众多共识,包括合作开采萨哈共和国(雅库特)、科维克金和萨哈林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建石油加工综合体和液化天然气厂,在西勘察加地区联合进行石油勘探,在俄韩之间合资开通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项目等,最终均未得到认真落实,和俄朝韩天然气管线项目一样沦为空谈。这只能说明,俄韩政治关系的发展水平与俄自身开发远东、包括向东推进能源输出战略的能力不相匹配,并且,俄韩作为项目主导两方实现俄气输韩的根本动力不足。
在亚太地区,与俄罗斯存在能源供需互补关系的国家广泛存在,韩国只是其中之一,且消费能力有限。客观而言,俄罗斯在朝鲜半岛战略利益诉求的低下、俄远东地区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以及东部地区能源开发条件、投资环境和韩国企业投资落实情况等都对俄韩天然气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核电是韩国电力供应的支柱。据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6年韩国核能发电量为154.31太千瓦时(TWh),仅次于美国、法国、中国、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五。韩国还是全球核电站区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因此,韩国的工业、民生在享受清洁、廉价的核电电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半岛军事安全风险始终较高的情况下。2017年5月文在寅当选总统后,一方面将确保核电站安全视为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安全问题,把核电安全委员会升格为总统直属机构,一方面着手调整韩国能源政策的基本方向,“去核电化”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核电供应的替代问题因此成为决定韩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走向的关键。2017年6月19日,文在寅在出席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永久关闭仪式时宣称,本届政府将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发电、太阳能等替代能源产业,同时努力提高天然气发电设备运转率。受有关政策调整影响,2017年韩国核电发电量同比下降8.1%。
韩国的能源战略调整或许可以为俄朝韩天然气管线项目重启提供些许动力,但有鉴于该项目建设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韩国将优先寻求扩大自海外进口液化天然气。韩国拥有5个液化天然气终端接收站,年接收处理能力合计约为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液化天然气年度总需求量的三倍,完全够用。与此同时,煤炭在韩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2017年韩国火力发电量较上年增加了500万千瓦。根据韩国电力部2017年12月公布的计划,2030年前煤炭仍将是韩国主要发电能源之一,其占比将会增加到36.1%。相比之下,韩国政府为天然气工业领域设置的目标要保守得多,到2030年电力领域天然气比重仅会从目前的18%提高到19%。这说明,韩国至少在未来10年内都不存在推动俄朝韩天然气管线项目成为现实的足够动机。
总之,能源是俄羅斯重要的外交资源,对外能源合作是俄在国际上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要路径之一。普京、梅德韦杰夫轮替担任总统、总理以来,无论怎样改革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没有将对外能源合作完全交付市场。能源输出管线建设的决定因素除市场供需关系外,更重要的是看能否提升俄罗斯的区域影响力。俄罗斯需要的不仅是朝鲜半岛能源市场,更有在半岛的重大地缘战略利益,这就决定了非到最关键时候,俄方不会贸然打出为俄朝韩天然气管线建设开绿灯这张牌,漫长曲折的规划、等待过程恐怕将是该项目的“宿命”。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