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爱华
摘 要: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创新的精神,还给教师提供了科学研究平台,使该学科的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和办学条件得到提高,增强了师生综合能力,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层次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科技创新 基地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057-02
培養具有创新型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是国家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的知识创新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我国国内的很多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开展了相应的改革,建立了以工程培训中心、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模式的新型校内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以科技创新基地为中心、以各类创新活动为主题的一种新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1-4]。现结合笔者学院实际,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
1 完善与更新实验条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机械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随着科技发展,大量的先进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具体应用,通过完善与更新现有实验条件,不断丰富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的整体内容与现代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发展相适应,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专业适应面。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笔者学院以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完善并更新了现有实验题目,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现有的机械基础、数控、液压、机电传动、PLC等实验设备进行更新的同时,购置新的实验设备,增加了有关先进制造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实验,设置学生创新实验平台,使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并做到融会贯通,从而应用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满足了学生创新学习要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 开放实验室,成立科技创新小组,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满足多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课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又要考虑课外的自学和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建设课外科研活动基地,开放实验室,按照学生兴趣成立不同方向的科技创新小组,各小组由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开展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能力,可以搭建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实验室,教师可以将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吸收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在项目的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攻关能力。在基地建设中,还购置了一批与学科教师科研方向相匹配的先进科研设备,使学科科研平台建设达到一个新高度。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发挥学科的科研与工程化作用,依靠学科优势竞争研究项目,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发展,以项目提升学科水平。
3 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学生的学术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严格指导。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笔者学院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当前,因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还存在很多困难,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搭建了平台。通过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与在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不仅弥补了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还在共同指导中,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使师生了解行业最新进展,直接体会到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企业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师生综合能力。
学术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高层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在现有的学术队伍条件下,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科研环境,全面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力雄厚的特色学科队伍,拓展并凝炼研究方向及领域,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中教授、博士的比例,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积极申报特色专业,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从而产出高水平成果。
4 加强产学研合作,力争科研水平上新台阶,利用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更好地服务社会
建设高水平学科基地,完善科研设施条件,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针对教师现有的科研方向,增加科研设备投入,加强学科建设,争取在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创新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科研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承担专业方向的纵向、横向课题,为企业、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人才的团队作用和群体效应,将个体、分散的科研行为转变为整体、团队的创新行为,把科研以满足个人志趣为主转变为符合国家、地方、大学利益需求,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彰显科研特色。加强与学科配套的实验室及科研基地建设,注重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更多的科研成果,注重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益。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科研整体实力的快速提升。
通过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省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特色人才,同时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挂钩,及时将成果转化为产品;结合化工学院的创新产业园的便利条件,利用本专业团队在大学科技园注册的公司,将相关研究产品投入生产实际。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给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平台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通过承担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模拟、工程知识教育和毕业环节等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各类科技开发项目,以创新实践为目的,使本学科的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师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高科技硬件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科研基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贺利乐.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现代化,2010(2):40.
[2]王治国.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4(3):109.
[3]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6.
[4]蔡长韬.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