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北京举行”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回顾与前瞻2021/2022”研讨会。会议就年度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展开研讨,并正式对外发布现代院年度战略报告——《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1/2022》。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等知名高校和研究单位二十余位学者专家,与现代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负责人和报告撰写者,以及央视新闻、中国国际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知识》杂志社、参考消息、中国之声、学习强国等媒体嘉宾共百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即将过去的2021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继续交织,导致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经济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复兴也进入了第二个百年的新时期。现代院始终把握两个大局,在服务中央和国家决策方面继续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独特作用。袁鹏院长还表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1/2022》是该报告的第21本。这部年度报告汇聚了现代院15个研究所100多名专家的集体智慧,希望能对国家战略决策和战略研究有所助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国防大学中将副校长肖天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分别做主旨演讲。
会议分三个议题进行研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季志业主持“百年变局与国家安全”议题研讨环节,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贾庆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现代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主持“全球热点与国家安全”议题的研讨。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少将院长徐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现代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胡仕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先后发言,从各自研究领域阐述对这一主题的看法和观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美国研究所所长王鸿刚主持了“国家安全形势展望”环节的研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向阳在这一环节展望了“2022全球十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学术主任赵小卓、现代院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吴洪英、现代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现代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也就相关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海洋水产部旗下国立海洋调查院近日公布了一项研究,称在对该国沿岸21个潮位观测站1991年至2020年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近30年来,韩国沿岸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03毫米,共上升9.1厘米。
从近30年韩国沿岸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来看,1991至2000年为年均3.8毫米,2001年至2010年为0.13毫米,2011年至2020年为4.27毫米,与1990年代相比上升速度约增加10%以上。其中,东部海岸水面上升速度最快,为3.71毫米,西部和南部海岸分别为3.07毫米和2.61毫米。从具体观测地点来看,郁陵岛的上升速度最快,为6.17毫米,其后依次为浦项、保宁、仁川、束草。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1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平面1971年至2006年间年均上升1.9毫米,2006年至2018年间这一数字增至3.7毫米。
2021年12月13日,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宣布,“金”字当选为2021年度汉字。此外,年度汉字得票数第二位是“轮”,第三位是“乐”。当日下午,在以“清水的舞台”而闻名的京都市东山区清水寺,日本著名书法家、清水寺主持森清范贯主按照惯例,在长1.5米、宽1.3米的京都府传统工艺“黑谷和纸”上用特大毛笔挥毫写出了日本2021年的年度汉字——“金”。
日媒认为,“金”字当选主要在于日本选手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许多金牌,且日本各界都取得了好成绩,登顶“金字塔”。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政府向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发放补贴金、援助金,这也是“金”字当选年度汉字的原因之一。
据悉,日本“今年的汉字”活动始于1995年,2021年为第27届。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蔓延,当年的年度汉字为“密”。此外,“金”字是获得频率最高的年度汉字,在举办悉尼奥运会的2000年、伦敦奥运会的2012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2016年,该字也被选为当年的年度汉字。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篇行星科学研究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的地震数据,获得了火星埃律西昂平原地下约200米深处的次表层影像,可知熔岩流之间夹着一层浅浅的沉积层。这项研究结果将增进对火星地质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据悉,火星一直是大量行星科学任务的目的地,但NASA的“洞察号”是首个专门利用地震技术测量火星次表层的任务。研究人员利用“洞察号”采集地震数据分析了埃律西昂平原的构成。他们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了深度达200米的浅次表层,发现该地区有一个浮土层,主要为沙质,约三米厚,其下有一层约15米厚的粗糙块状喷出物。在这些表层之下,他们发现了约150米厚的熔岩流,与预期的次表层结构基本一致。研究人员利用当前文献中的撞击坑计数进行测年,发现浅层可追溯至17亿年前的亚马逊纪,更深的熔岩流可追溯到36亿年前的西方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