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强
[摘 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学生表达的机会相對较多。学生的表达,可以是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可以是向教师提问,还可以是公开发言,互相交流。教师作为学生发言的主导者,要发挥引导、辅助和掌控学生发言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应对;发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12-01
一、对学生发言进行有效评判
教师评判分为赞同和反对两种类型。教师若“赞同”,必须指出具体的方面。如果学生的回答获得教师的赞同,教师要对其进行肯定,这是一种表扬和激励。如果学生只回答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直接用“给他再做点补充”的名义肯定现有的回答。而当学生的答案显而易见是正确的,同学都能辨别,无须教师肯定时,教师可以直接追问更深的问题,以使对话进程紧凑。重要的是,教师赞同不能只说“回答得很好”就结束了,一定要指出“哪里好”,这样学生才能心里有数。当回答得到教师的检验和肯定,学生只是满足了一半的心理需求,还有一半,就是要知道自己对在哪里,借以肯定自己的探究方法。这种肯定使学生不但确认了自己的进步,还能产生再次回答和继续探究的需求。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反对”的作用。反对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可以借鉴“产婆术”。“产婆术”,又称“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用辩驳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他们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整理并完善资料,深入解读文本。第二,等待和另寻。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有误时,不要急着评判,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等待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没有学生要发言,教师就要寻找。第三,短暂沉默与暗示。沉默是一种表达手段,是思考的表现,也是潜在的否定。在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却也有些道理的时候,教师不适合马上指出错误,这时教师的沉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猜测和再思考。而“暗示”则是给学生第二次机会。教师提示性地指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探究以达到目标,让学生再想一想或笑而不答等,都可以促进学生再思考,使学生自己把错误的答案更正过来。
二、对学生提问进行有效应对
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不断提出问题。学生有年轻的大脑、活跃的思维和不同于成人的发现力,他们常常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应对学生那些突如其来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呢?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教师没有准备,这样教师就急需思考的时间,而课堂上是不允许教师沉默太久来思考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赢得思考时间的方法。我们可以提供的方法有:一是搁置,对于不好答的问题,可以跟学生说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解决另一个问题,这“另一个问题”往往是解答搁置的问题的基础;二是收集其他问题,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要提出来;三是戏谑缓场,教师妙语开个玩笑,让学生笑一笑,赢得了短暂思考的时间,往往这样一缓就够了,教师趁这个空当就能想出答法来。此外,教师还要把握演说的时机。在面对学生提问时,教师有时像是在扮演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发言人的角色。一般说来,人在说话的同时,是可以思考的。利用这个特性,教师在暂时无法回答问题时,就得到了演说的时机。这时教师把准备好陈述或是临时想到的分析进行宣讲,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又在说话时赢得了紧急思考的机会,然后给出让学生满意的答案。
三、对学生发言进程进行有效控制
教师对学生发言进程的控制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持续话题。教师持续话题,就是要设法用话语桥接学生的发言,引起生生对话,像主持人一样把话题引到更深入的讨论中。第二,扭转话题。教师用过渡性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转接到新的话题,也可以叫学生就文本进行提问,从而引起新的话题。第三,抓住契机。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发言显出创新的智慧,一定要抓住时机“大做文章”,要善于和发言的学生把谈话进行下去。教师通过启发和深问,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更可以借助学生提出的话题,广而问之,发动整个班级的学生一同思考、探讨和辩论,发动学生一同解决问题。在所有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收结对话,可以采用归结和引申两种方式。归结是指归纳性的收结。教师可以将这堂课讨论的问题做一个梳理,将学生讨论的重要结果重新提起,总结学生的优秀表现,指出不足,并提出待课下深入探究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经明确的答案加深印象,帮助他们回忆当堂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记录,利用上课学到的知识在课下继续探究。引申是对话收结的高级形式,它要求教师再次运转思维,将话题深化,提出比已谈话题更深更高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更深问题的欲望,它可以作为结课的最后环节。
总之,有效应对学生发言,可以完成完整的师生对话交流,教师的有效回应是及时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教师借此实现传授和检验的双重功能,学生借此有效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重视回应的作用,能很好地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应对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