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袁潇
[摘要]师资结构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从2015—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结构现状来看,各地区在师资规模、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生师比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上东部优于中、西部。文章通过对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师职业意愿等影响因素的探究,提出通过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及教师待遇、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等策略,以期对改善当前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结构,以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師资队伍数量和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
[作者简介]赵敏(1998- ),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在读硕士;袁潇(1984- ),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86,项目主持人:袁潇)和2021年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yjg21003,项目主持人:袁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3-0075-07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具有充足数量、较高素质、合理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基础较差、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特别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断凸显。为了适应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亟待提高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调整优化师资结构。本研究按照“三大地带”划分法,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广东、海南11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8省(市、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广西12省(市、自治区);并将三大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作为研究重点,深入分析三大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结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调整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的现状
1.师资规模。师资规模即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015年约有65.25万人,2020年约有64.87万人,2015—2018年专任教师数逐年减少,2018—2020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专任教师增加6736人,2020年则增加6521人。通过对教育统计数据的整理可知,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总数的40%以上,专任教师占40%以上,聘请校外教师数比例逐年下降,2020年其所占比例略微增加;中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分别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总数的30%左右,聘请校外教师比例6年间约提高7%;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分别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总数的27%左右,聘请的校外教师占比从2016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与2020年相比,其所占比重下降近6%。从横向上看,2015—2020年东、中、西部各区域内教职工、专任教师以及聘请校外教师数变化不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规模总体稳定。从纵向上看,各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见表1)。据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可知,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有464.31万人,中部地区在校生有407.33万人,西部地区在校生有396.2万人,按照生师比20∶1的标准,东部地区约需要专任教师23.22万人,中部地区约需要专任教师20.37万人,西部地区约需要专任教师19.81万人。但与各地区实际的专任教师数相比后发现,东部地区专任教师数量充足,比标准要求多5万余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专任教师不足,尤其是西部地区专任教师有2万多人的缺口,这进一步反映出专任教师规模分布不均衡。
2.学历结构。学历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证明,是教师学习阶段的象征,是判断教师专业素质的最低标准。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整理发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以本科层次为主且呈上移趋势。
从东、中、西部地区比较来看,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本科学历专任教师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本科学历教师的43%以上,中部占29%以上,西部占26%以上。从绝对数看,硕士研究生在东、中、西部地区逐年增多,东、中、西部增幅有差距,东部较中、西部增幅偏大。从相对数看,东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6年间增长近4%,2015年中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为25.01%,西部为21.27%;2020年中、西部分别占比21.97%、20.70%,中部和西部地区6年间所占比例变化幅度小,占比均有所下降,西部仍略低于中部。再看东、中、西部各地区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数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数中的占比波动变化,东部地区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6年均占50%以上,2020年达61.48%,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仅占20%左右,中、西部差距较小,且各个区域从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绝对数来看,2020年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65人,中部79人,西部87人,且中部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数呈下降趋势(见图1)。
中、西部地区高层次、高学历教师的缺乏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硕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的占比高出中、西部地区很多。2020年,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人数,上海49人,江苏48人,广东46人;中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人数,河南23人,湖南14人,江西0人;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人数,四川23人,广西15人,西藏0人。由此可见,各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差距突出,高学历教师比例差距更为明显,中、西部地区专任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升。
3.职称结构。教师职称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情况的反映。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整理发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
从各区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各级职称专任教师中的占比都高于中、西部地区。目前,东部地区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已达56%以上,中、西部占比仅达22%左右,差距明显;东、中、西部各区域副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与中级职称教师的占比接近,东部地区均约占46%,中部地区均约占29%,西部地区均约占24%左右。中部地区未定职称教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未定职称教师中的比重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但差距逐渐缩小,2020年三大区域未定职称教师占比已十分接近。中部地区各级职称专任教师占比与西部地区占比差距较小(见图2)。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专任教师占46%以上,中部占28%以上,西部占25%左右。中、西部地区的职称情况进一步表明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差距突出。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职教教师发展的症结所在,中、西部地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4.生师比。2015—2020年(除2015年外),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均达到20∶1的标准,但各个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202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中有15省未达标。2015—2019年,东部地区生师比未达标省份所占比例下降,2019年只海南1省未达标,2020年福建、海南均未达标。2015—2020年,中部地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一直存在生师比未达标情况。2020年,湖北生师比也有所增大,超过生师比标准;西部地区,虽然陕西在2016年的生师比达到合格标准,但2016—2020年生师比未达标省份仍有8个,近占未达标省(市、自治区)的1/2。其中,青海、广西2020年的生师比分别高达37.34∶1、34.05∶1,且青海生师比逐渐增大,2015年为31.69∶1,2019年达34.56∶1,2020年已达37.34∶1。
东部地区,如广东,作为职业教育的大省,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有86.68万人,居全国第二,生师比为19.77∶1,师资数量能够基本满足需要;西部地区,如广西,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有69.99万人,生师比达34.05∶1,远远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20∶1的标准,且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生师比。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师资规模应该加以调整,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生师比非常低,部分地区又过高,地区间专任教师数量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未达标的省(市、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亟待补充,生师比亟待改善。
二、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针对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出台了诸多政策。例如,在国家层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教师招聘、培训等都提出了要求;《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要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改革”。在地方政府层面,各省份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各项政策,如《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等。各省份落实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支教教师,为“三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甘肃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甘肃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制定了省内中职教师编制标准。西藏自治区2019实行职业教育扩招计划,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共招生10537人,较2018年增长10%;2020年共招生15022人,较2019年增长42%。总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还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条例,以及在教师资格认定、招生规模、教师发展及保障等方面的规定与地区发展规划,都影响着地方师资结构的构成。
2.经济因素。我国教育经费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主,且呈上升趋势,教育经费总投入东、中、西部存在差距。《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办学成本差异、财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综合定额标准或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近二十年来,从全国和东、中、西部各区域的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来看,中部地区基本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投入较薄弱。”①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支付转移是西部地区生均经费投入高于中部地区的部分原因所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师资结构。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统计,2015—2019年中、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均不到东部的一半,全国超过一半的GDP总量都来自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参与的特殊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很难吸引企業投资落地,学生就业也会深受影响,职业教育也就很难发展起来。而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低,也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师资。此外,虽然最近几年教师的收入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仍较大。普遍来说,西部地区职教教师的收入低于东部地区职教教师的收入,乡村地区教师收入低于城市地区教师收入,这也是目前东部地区职教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优于中、西部的重要原因。
3.社会因素。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一是教师社会保障不公平。“其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一般要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社会保障一般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②此外,我国教师的社会保障内容主要是“五险一金”,但仍有部分地方存在险种不全、住房公积金缺失等现象。二是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东部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在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质量和卫生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情况方面,“招生难”“招到优质生源难”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和自制力不足,学习基础、行为习惯较差,不但教学难,管理也难。四是从职教教师工作任务来看,职教教师的工作任务较普通教育教师的工作任务更复杂,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等,工作压力很大。
4.教师职业意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大多选择发展潜力大、薪资高、晋升空间大的区域就业,且会选择吸引力强的职业就业。东部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发展都优于中、西部地区,从各方面条件来讲,更具吸引高层次人才就职的优势。对于诸多应届毕业生来讲,主要考虑的是发展机遇、上升空间以及薪资待遇,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吸引力更大。反之,在西部偏远地区、乡村地区,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导致教师不愿来,且留不住;同时,培训条件不具备,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个人职业发展受限,教师专业素质难以提高;而且,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年轻教师考虑的重点问题。另外,据有学者对西部某职校教师的调查发现,职业学校的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缺乏足够的认同。由此说明,西部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三、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建设的优化策略
1.以政策保障为抓手,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地位。要提高和强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地位,促进教师身份认同。其一,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凸显职业教育教师的独特性,认定内容应包含职业教育相关知识,认定方式应突出实践考核,并将兼职教师纳入认定范围,在教师资格证融通性方面应该有新的思考。其二,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认定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有利于确立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地位。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与标准,明确认定内容、认定等级以及认定管理办法等。其三,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要根据引进教师的学历、职称、职业技能等分类,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包括薪酬、职称评定、住房补贴等方面,还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给予支持。
2.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及教师待遇。提高待遇是吸引教师到中、西部地区从教的前提条件。其一,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内容。地方政府要出台各类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基础薪酬及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培养补贴等,保证职业教育教师收入及福利待遇与当地公务员相当。同时,要按照任教院校的偏远程度分类制定有梯度的教师津补贴标准,将津贴和补助与教师工作地点情况挂钩,使教师津补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其二,中、西部地区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中部地区要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下,抓好“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西部地区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构建西部发展新格局,通过促进对外开放与区域统筹发展联动、多层次高质量开放大通道建设等渠道,实现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其三,加大对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人才的成本不同,要兼顾这种差异,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比例。地方政府也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持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依据不同专业培养成本的差异给予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依据国家生均办学成本的最低标准,制定本省(市、自治区)生均经费投入最低标准,并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达到更高标准。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教育资源投入,适应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以职称制度改革为载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职称制度改革要明确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发挥“人才”指挥棒的作用,调整教师职业倦怠。通过对各个省(市、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分析来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一,评审条件和标准虽然可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评定标准大体框架要一致。各省(市、自治区)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各级职称评审条件及标准,包括基本条件、能力标准、业绩标准等,评定标准的内容要体现岗位性质和专业性质,标准要分类且可行,明确各类标准考核方式。其二,不同等级职称的岗位职责要体现差异化,加强评定后管理。不同级别职称的教师如果只有工作量的不同,而未体现职责的差异,不仅会导致拥有更高级别职称的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还容易使其产生不公平感,因此要完善评定后考核机制,体现职称的岗位职责差别,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其三,要设立教师每一等级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如在教育教学中做出重大突出贡献者、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等,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定。其四,规划调整职称比例,适度提高中、西部地区中高级职称教师比重。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基于申报人数和学校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级职称教师的名额及比例。
4.以“双师素质”为导向,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为缓解当前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建议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两方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在职前培养阶段,一方面需要国家和地区加快建设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另一方面要提高已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培养质量,充实整个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针对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尤为短缺的问题,建议充分利用所在地师范院校或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根据各专业教师需求的情况,开设职教师资相关专业,定向与非定向培养职教师资,并逐步提高职教师资培养层次,且培养过程突出“双师素质”的培养。在职后教育阶段,一方面要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攻读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质量,并且加强东西协作,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东部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条件优于中西部,更应探索实施有效的、多元的师资培训模式,改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成效,中、西部某些地区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参加现场培训的教师,应通过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学习。东、中、西部地区要协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机制,组建职业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并定期开展学生管理研讨、教学研讨等。通过结对帮扶、对口支援以及教师互派、互聘等形式,积极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的骨干教师到中、西部任教,以教育专项扶贫为抓手,在西部中等职业院校设置西部地区教育挂职特聘岗位,实现引智。
在当今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师资结构必须与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相适应。只有平衡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发挥好其基础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注释]
①张文静,冉云芳.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1(4):39.
②王声平,贺静霞,关荆晶.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教师福利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国家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学术探索,2019(6):148.
[参考文献]
[1]杨恩泽,高小强.西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探析[J].高教学刊,2018(21):164-166.
[2]陳波涌,李婷.如何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基于对H省39470名乡村教师的调研[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4):75-82.
[3]孙早,谢慧莹,刘航.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1):1-7.
[4]石玉昌.西部地区教育公平70年:“要上学”与“上好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6):20-28+201.
猜你喜欢西部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