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手机之外的生活更精彩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手机之外的生活更精彩

龙冬玲

用精彩的现实“充实”孩子们的头脑,用饶有兴趣的活动“占领”孩子们的肢体,让他们走入现实,爱上生活,用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挤压”对手机虚拟世界的渴望。

家长巧把控,“坏事”变“好事”

2005年,从小寄养在我家的外甥8岁了,看别家的孩子都上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我也想给他报一个。因为看着他天天在纸上涂鸦,于是我就领着他到了美术班,可只上了一节课,外甥就不想学了。邻班的孩子正在学电子琴,让他进去参观一下,他说乱糟糟的太烦人,不学。不学就不学吧!我本人对这些兴趣班也不感兴趣啊!于是任由外甥继续天马行空地到处跑着玩儿。

一次,外甥跟我去学校的微机室,同事教他玩了一个弹球游戏,一下便吸引了他,赖在微机室不想走。但那是学校微机室,不是玩儿的地方啊,再说电脑那么金贵,岂能由小孩子随意玩儿?于是我节衣缩食,斥“重金”买回来一台电脑——开始教外甥打游戏……

同事、亲戚、邻居都不理解:人家都害怕孩子打游戏,对游戏都避之不及,你倒好,竟将祸水搬回家!溺爱孩子实在是太过分了……面对众人的冷嘲热讽和睥睨,我一律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因为我也爱玩电脑。

我给外甥约法三章:一是每天上电脑不超过一小时;二是每次打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三是若违反了规定,停开电脑一星期。然后,我就和外甥开始了游戏生涯。

在电脑上玩游戏需要一些电脑基础知识,外甥学得很“刻苦”,对约法三章,开始时我都及时做些提醒,外甥也能遵守,时间长了,慢慢成了习惯。

就这样,我和外甥在学会打游戏的同时,还学会了玩Flash——做个小动画什么的;玩Office——比赛谁打字快,将日记直接写在电脑里,再配上图;再后来,他无师自通地玩起了超级兔子魔法、豪杰大眼睛、分区大师等软件,连网吧管理系统也要瞎玩一气……

有朋友会问,那你的外甥学习情况又如何呢?实话实说,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成绩都让我这个当老师的姨妈“基本满意”,现在是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方向就是计算机科学,这与他从小玩电脑游戏有没有关联?我想应该是有的。

近日,我看到华为员工网络社区发布了一篇《种下一颗种子,繁衍成一片森林》的文章,介绍了年薪201万的“天才少年”钟钊事迹,他入职华为不到两年,就两度突破业界学界极限。文章中说,作为年轻人,钟钊坦言,自己从小喜欢玩电脑游戏,而他的父亲对此也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不是吼骂制止,而是运用控制时间的方式让他玩儿,并且还带他了解游戏软件背后的代码以及原理,这让他在后來的时间里,不仅没有沉迷游戏,还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外甥当然无法与天才钟钊相提并论,但至少和他走的“路”差不多——都是从玩游戏中发现了自己对电脑的兴趣,并一直保持下去……

爱玩儿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无论是传统的游戏,还是现代的电脑、手机游戏,都只是游戏的一种载体,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关键是看大人如何引导与管理。

沉迷手游多因现实生活太单调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无论是传统的游戏,还是现代的电脑、手机游戏,都只是游戏的一种载体,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关键是看大人如何引导与管理。

当下,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智能手机。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对手机更是爱不释手,很多孩子陷入手游不能自拔,这令家长、老师忧心忡忡。于是,没收手机、断网,成为不少家长、学校的“杀手锏”。可是,消极限制,无异于抽刀断水。孩子每次玩儿都不能尽兴,自然就会“瘾祸”上身。一味堵杀,不要说不能治本,连标也无法实现。

孩子为什么会沉溺于手游?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乏味、太无聊。

现在的孩子,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除了吃饭和睡觉,整天都被按在书本里,泡在题海中,手指磨起了茧,书包压弯了腰,亮晶晶的双眼蒙上厚厚的“眼罩”。为了成绩,有些学校取消了所有与学业无关的活动,甚至连课间都要求孩子坐在教室里学习,上厕所要请假;回到家里,家长虽然照顾得无微不至,但除了吃饭睡觉穿衣,除了督促检查作业,除了询问学习、考试,几乎再没有任何的交流……如此情况下,孩子就成了“孤家寡人”,有事诉说只能找手机——聊天;有不满情绪发泄只能找手机——发贴;要想彰显自我能力只能找手机——打游戏;要想欣赏精彩世界、获取外面信息当然也只能找手机——浏览……

与人交往、交流、对话是一个正常人生存、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当孩子们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交往、交流的对象时,他们只能转向虚拟的手机,寻找自己的“朋友”。因此,与其说孩子沉溺于手机,被手机所“控制”,莫若说孩子在通过手机寻找正常的生活。

由是观之,当下大人看到孩子机不离手,眼不离屏只是一种表象,并没有看到孩子对与同学、与他人进行社交的内心渴望。

用“占领孩子生活”取代手机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孩子不沉溺于手机,答案不在孩子那里,而在我们家长手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除草”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一天,苏格拉底带着学生们来到了一片旷野,问:“这里长了什么?”学生们回答:“杂草。”苏格拉底接着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除掉这些杂草,应该如何做呢?”“这个问题好解决,只要用手拔掉即可。”一个学生抢先回答。“用镰刀割,会省力些。”另一个学生答道。

“用火烧更彻底。”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更决绝。“那好”,苏格拉底站了起来,“现在你们按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我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学生们又回来了。他们发现,尽管除草的方法各异,但那片地却草茂依旧。而在另外一块地方,油绿茂盛的禾苗正随风摇曳。那块地的正前方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那是苏格拉底的著作,上面压着一张纸条:“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所以,要想把孩子从虚拟的手机“旷野”中拯救出来,一味夺机、断网的“割除”不是好办法,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地“占领”才是根本。

“双减”之下,作为学校,要让学生的学习从单纯地记背课本枯燥知识,转变成对自然、社会奥秘的探究;放学后,从完成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转向知识的实践应用。作为家长,节假日,要从无休止地让孩子去补课,转向让他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精彩的现实“充实”孩子们的头脑,用饶有兴趣的活动“占领”孩子们的肢体,让他们走入现实,爱上生活,用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挤压”他们对手机虚拟世界的渴望。如是,手游、网聊等“杂草”便没有了生长的地方。

(作者系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教师)

(宋行军)

3744500218513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225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