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习惯及策略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习惯及策略

胡慧明

中学地理有着应用广泛的特征,而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之外,也要调动个人的现象与思考,对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现实的困难,而地理相对抽象的特点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很少获得正向反馈,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强。作为教师,在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不同阶段教学实践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教学效率提高,在课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课前对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并对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进行消化与分析,在提前开展思考、明确个人的问题基础上学习,以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保障学习效果。

一、培養学生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下,学校组织教学实践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而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高质量理解相对较多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对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把握课前、课后不同学习阶段,以学生学习不同阶段时间的有效利用,提高课堂的学科知识学习质量。中学地理教学对课前、课后的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大致的了解,可以在明确重难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对所选内容的分析掌握个人在知识学习环节存在的困难。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才接触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将所有教学重点都堆积在课堂教学上,这会让课堂教学压力成倍增加,课时难免紧张。而又因为课时少、任务量大,导致教师只能匆匆讲解一遍知识,未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也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这样的教学难以称得上高效,而开展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地理知识点有初步的理解,地理课堂教学任务量减轻,教学会更加有效。

此外,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取得更强的学习成就感,高中生在地理学科的课前预习中,不仅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更多的时候还可以在提前预习的过程中发现新内容其实没有那么难,这样在课堂中,面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以提高,间接地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效地在地理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地理课堂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学生出发,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恰当方法,以重点优化的教学实践方法,保障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

(一)开展合作预习活动

作业作为学生巩固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课程预习作为课后作业中的内容之一,没有一定的检验标准,所以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甚至是出现应付的情况。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要想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教师应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认知教学内容,提高预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也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预习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要掌握有效的方式,在不断总结思考中调整策略。除了针对某一内容开展阶段性的预习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预习习惯,针对所学知识开展不断思考与分析。地理学科有着知识点繁杂、相对抽象的特征,为了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式开展预习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相对固定的预习方式,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给予正确的预习引导,在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及时明确学生在预习中存在问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要架构个人独立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为了保障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参与积极性,在能力的培养环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分析下对知识开展思考。地理教学手段有着多元化、生动化的特征,而教师除了相对较为单一固定的预习任务布置之外,教师也可以转变形式,从资料查阅、分析思考、联想运用等不同环节要求学生开展知识的思考,使学生在预习环节感受独立思考的过程,也通过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正向反馈的获得降低学习压力,减轻预习难度,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在激发预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养成长期坚持的预习习惯。

(三)优化课前预习方法

中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存在不恰当的预习方式,个人对预习的不重视、在学习中不掌握恰当预习方法、影响学习效率等多样化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也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地理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主动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过程中,明确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模式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也在不断深入,“互联网+”为教育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便捷的信息共享功能也使教学更加便利。地理课堂预习任务的布置可以从网上资源的利用出发,通过资源共享、微课、线上互动等不同的方式提高课堂预习的生动性。

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要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习要求。针对学生思想上不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前预习生动性、趣味性的方式,以多样性的预习任务布置使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参与课前预习。而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注重形式、不掌握方法的预习问题,教师要通过传授与习技巧,培养自主与习惯方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预习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把握正确预习方法的基础上开展预习,在预习环节获得正向的学习反馈,获得有效的学习收获。最后,面对整个班级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反馈,教师也要对学生表现出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调整学生的预习方式,也使学生在恰当预习方式应用下积极参与思考的预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并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四)制定预习规范,检查学生预习笔记

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制定预习的规范,再检查学生预习的笔记,以此初步建立学生良好的预习方式。教师在制定预习规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简易的、难度较高的知识点,让学生辨析教材知识的重难点,以此培养学生科学预习的手段。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笔记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也可以在学生长期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久性的预习习惯。学生在记录预习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学习的缺点,以此完善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预习规划的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通过预习深化知识记忆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知识,学生需要在课前提前预习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的通读,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深化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有关地球运动的内容中,因为地球的运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很容易不理解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四季变换。针对这一情形,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了解与地球的运动相关的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地球运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最后,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总结地球是如何进行运动的,让学生明白地球运动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本知识,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六)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中学阶段之后的学习,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教师已经没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因此,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合理地进行新知识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没有养成这样好习惯的时候,多在教学前的下课时间到班里去转一转,对学生做一些调查,看学生有没有在课下对下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预习。如果没有,教师就要多督促学生。教师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督促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下利用自己的时间预习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有关天气的内容前,教师可以在讲课前的课下时间,拿着一些天气符号让一些学生辨认,让学生指认哪个是晴天?哪个是暴雨?哪个是冰雹?哪些是沙尘暴?如果在进行了几次抽查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对所提出的天气指认出它的图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表示赞扬,鼓励学生以后继续在教学前能对教学知识进行预习。如果提问的效果不好,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及时督促学生在课下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预习课文,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前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

(七)加强指引,促使学生正确预习知识

预习是有方法可循的,良好的预习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促使学生做好知识的预习,甚至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预习知识的步骤应该是先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预习,再就重难点知识进行预习。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先了解基础性的知识,促使学生在充分地明晰了基础性的预习知识后,再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重难点知识。当然,为了促使学生的知识预习更具备层次性和目的性,教师应该结合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向学生设置分层次化的任务,让学生从简单层次着手完成基础性预习任务,再逐一地攻坚较高层次的任务,进行比较深入的知识的预习。这样,学生就能逐渐地完成知识的预习。此外,预习知识不仅仅是简单地观看教材,还需要借助辅助性的工具进行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学会使用知识预习辅助工具,如鼓勵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巧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的知识的搜集,促使学生了解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关的教学视频、文字等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与同学进行沟通,共同探讨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借助互联网开展交流。在家长有空余时间和基础性的知识的背景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向家长提问,这样的知识预习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预习效率获得提升。

(八)合理制定目标

一般而言,学生的习惯于跟随教师下发的预习学案来预习。但如此的预习方式,学生缺乏细致的琢磨,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开展预习,没有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思考,更没有来自生活的链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预习效果将无法得到正向反馈。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前,给学生圈画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制定预习目标。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实际,自己合理地制定目标。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和时间。如此一来,学生将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习效率将得到提升。

(九)善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已经越来越广泛且深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能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不用花费太多精力与时间就能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因此,为了让中学地理预习有效,教师需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也是“互联网+”教育思维的体现,教师在课前在相关教育资源网站上搜索教学资源,搜索、下载并修改,制作符合本班级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课件,课件时长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十分钟是学生思维最集中、学习力最强的时间,超过十分钟学习能力就会有所下滑,且时长太长会引发学生抵触情绪,课件制作最好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特点。学生在课前观看十分钟左右的地理教学课件,有助于加深知识印象,也不会给学生带来课前预习压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课堂学习中课前预习最为关键的环节,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教师面对课前预习这一关键环节,也要主动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认识到培养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自主预习能力培养、坚持课前预习习惯、优化课前预习方法、制定预习规范、检查学生预习笔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中学地理教师既要关注地理教学中预习这一教学形式的应用,也要通过预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左毓红)

350950021859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227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