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好习惯受用终生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好习惯受用终生

葛彩莲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主要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入手,就如何培養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展开进一步探究。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标准也将“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作为新时期践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纠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能在主动的学习中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也能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便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虽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引领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但是多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对数学学科的固化认知,使教学仍然延续“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更不会自主提出问题。再加之数学知识的严谨、数学语言的复杂,让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起来都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惧怕数学,更无法树立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当然不乏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不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以至于在阶段性的考查中出现知识的遗忘、脱节……这种种现象体现了学生不正确的数学认知和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也成为制约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亟须教师做出改变、做出教学调整。同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传统,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直观地阐述数学公式定理和概念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技巧,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是跟着教师的脚步完成学习任务,难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数学结构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师及时创新。再者,教师的教学范围过于局限。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构成的元素千变万化。仅仅利用课堂的时间,只能得到表面的学习效果,拓展教学范围才能打破传统的思维认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缺乏创新的意识,将更多教学任务放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带来沉重的负担。学生一旦产生对学科的抵触情绪,想要培养学习习惯就难上加难。局限的教学范围使学生的思维视野受到影响,看待事物的角度较为片面,并不能具备全方位的意识,阻碍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概述及其价值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的元素也丰富多彩。就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生思维认知较为浅显,所想、所学均源于自己的周围环境。此时构建积极探究的氛围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使其站在不同的角度寻找多个解题方案,促进自身思维的全面发展。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也减少了教师的引导时间,大家可以尽快融入解题氛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数学知识错综复杂,相同的知识应用在不同的题目下,要运用的解题思路也有所区别。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缺乏思考和质疑的空间,固化了思维认知,自身的疑问也没有得到良好解决。因此,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回顾课堂内容,再次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他人的帮助。针对多人疑问的问题,教师也能看见学生的思维漏洞,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使教学方案更加具备针对性。大胆质疑的习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带着积极探究的精神完成更深层的知识探索。再者,培养学生主动合作的习惯。“众人拾柴火焰高”,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使用个人的力量解决。每个人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储备情况不同,理解问题的角度也存在区别。学会主动合作,能帮助学生减少试错的时间,不断弥补自身的思维漏洞,学习他人的优秀策略,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合作的氛围中提升个人能力,完善学科素养。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一样,如果学生在课前可以按部就班地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不仅能减轻其在后续课堂学习中的压力,还能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从预习方法的培养入手,使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并指导其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知道在预习中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以在提升预习效率的同时,助力其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周长”这部分知识进行预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和预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其提前设计预习提纲:首先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习并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从中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周长计算上的特殊性和区别,标注自己认为重点或者难懂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试着完成课后“练一练”,试着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家客厅的周长。在课上教学时,教师要根据预设的预习大纲展开教学,以让认真预习的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轻松感、明确性,也让没有预习的学生“后悔”,后悔自己没按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以在检查和监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同时,使其清晰认知预习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预习方法,提升预习效果,也提升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上质疑的良好习惯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数学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别要求,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启发,让学生有问就问、想说就说,在逐步培养其质疑能力的同时,促成对学生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的拓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可以适时“装傻”,也就是故意将自己会的题目做错,给予学生发现和质疑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6~9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时,笔者故意将[6×9=54]说成:“六九四十五。”以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老师,不对,应该是六九五十四,不是四十五。”并对学生的质疑及时提出表扬:“还真是,你们看老师都记错了,以后你们可要好好监督老师呀,不要再让我犯错误了。”以在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让学生切实体会质疑的乐趣,使其在日后的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并能跟随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探究,促成其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可以激发学生的共同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可以主动探究。教师便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探究,使其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思维的“碰撞”,获得学习灵感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必须培养学生经常思考和提问的习惯,促使学生初步养成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例如,在教授“乘法”时,乘法是加法的延伸,是加法的便捷计算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习惯,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引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题目的多种解法:“小明去超市进行文具采购,钢笔的价格是每支10元,铅笔的价格是每支5元,购买2支铅笔2支钢笔需要多少钱?”经过细致分析,小组成员共同得到两个解题方法,有的同学说采用加法计算形式:“[10+10+5+5=30]元”;有的同学说采用乘法的运算形式:“[10×2+5×2=30]元。”这两种计算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分析,如果涉及的数额较大,应用加法存在的计算失误风险较高,且运用正确的乘法运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计算速度。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对比之下,发现还是乘法计算方式更为便捷、快速。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需要长期且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加强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应长期设计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数学题目,鼓励学生合作解题,在长期坚持与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和意识,从而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完成数学知识深度探索奠定必要的基础。又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5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和圆柱容器、沙子、水等实验工具和材料,探究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既收获了“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数学知识,又充分感知了合作的力量和小组探究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课后合作探究数学难题、交流数学学习方法,建构“数学帮帮团”,真正借助小团体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助推其合作探究习惯的养成。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总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做作业,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对此,教师便可以在明确作业要求的同时,对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优化,转变其对书面数学作业的认知,也使其在端正做作业态度的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例如,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业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的作业要整洁、规范,按一定的格式書写,并且要及时、独立完成,不可以出现不写或抄袭的情况。同时,对一些运算类作业的布置,还要求学生在完成的同时,要做好验算,再次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不要光讲求速度。不仅如此,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不要仅局限于书面作业,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如测量自己家客厅的周长、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用分数知识给大家分蛋糕……以调动学生的作业完成热情,也使其在主动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培养学生参与互动的良好习惯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书籍需要重读、精读和熟练阅读。当学生阅读课本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三个动作”,即使用他们的大脑、笔和嘴。阅读问题时,让学生积极运用大脑思考主题的关键部分,画出主题的关键词圈,用嘴读出主题的主要情况和问题。例如,在教授“素数”概念时,应及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词句,并强调关键词。除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他们可以在课外书和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阅读也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差异对教学结果的影响。教师要完成有效的能力分层,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标准,找到不同培养习惯的方向,从而提升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现阶段的教学情况而言,培养学生参与互动的良好习惯,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难免涉及大量的互动探究环节,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在沟通和实践的氛围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比如,在进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学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清“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强弱结合,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探究活动,以“收集我市去年12个月份的平均气温数据,并在统计图上将每个月的平均温度展示出来”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负责不同的活动任务,完成数据搜集、数据计算、表格制作和统计图绘画等。在选择统计图形式时,学生产生歧义。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完成两个统计图的制作,比较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虽然两个统计图的横轴都代表12个不同的月份,纵轴都代表10、20、30等不同的温度数据,但是就题目分析,还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加清晰地展示每个月份的平均温度,折线统计图更加适合表示温度的变化情况。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下,学生的参与互动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既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还能推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引导,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不断学习、总结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关心、更多耐心,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学习习惯的养成,收获受益终身的“财富”。

(左毓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229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