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鑫鹏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借助游戏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讲解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内容相对枯燥,且由于其不能理解信息技术的提升对其今后发展的促进作用,很难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无法保障学习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探究和练习活动的趣味性,提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建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一)活跃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课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按部就班式的知识传授,而小学生也只能以被动的心态学习知识,这就导致课堂的学习氛围非常枯燥和沉闷,学习的方式也缺乏新意,难以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小学信息技术并不是一门需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它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从而使课堂整体的学习互动性较差。而教师如果将游戏教学法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就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新意,进而快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探索计算机知识原理的兴趣。并且,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有效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改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固有印象,降低学生的排斥感,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由于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强,所以,他们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处,这就导致他们时常上课注意力分散对此,教师可以创建趣味性更强的游戏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与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以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合作类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下提升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将被动获取知识变为主动发掘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師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活动还能更好地启发小学生的各项思维,如逻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并借此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比赛游戏活动,激活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会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而主动探寻更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还能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巧用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前导入效果
借助游戏开展课前导入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使其能对新课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其带着学习目的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为提升课前导入的效果,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导入游戏要突出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很多小学生都缺乏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动机。通过设计与信息技术课堂特点相关的游戏,可以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其信息素养。其二,导入游戏要有针对性。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况、学科基础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导入活动的针对性,根据授课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其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入活动。其三,导入游戏要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前导入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游戏,在保证其与新课知识相关联的同时,合理设计任务难度,既要让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探索参与活动的方法,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又要使其提升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强化其对新课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巧用游戏教学法,趣味讲解理论知识
很多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喜爱都是基于动手操作环节,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相对较低。然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细致讲解一些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很难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性的游戏。例如,在讲解“认识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组织“抢答游戏”,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定时地提问还没有讲解的知识,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并举手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其在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加深对计算机各组成部件名称和作用的记忆,并使其能降低对理论课程的排斥感,提升其理论知识学习热情和效率,为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通过组织此类游戏,还可以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使其能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更加快速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巧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实践练习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相关知识的理解都需要学生借助计算机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其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其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为强化其参与练习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以适当在练习过程中引入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趣味听写游戏,即教师进行“听写”,念出字母、单词或汉字,引导学生用键盘“写下”教师听写的内容。在听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小学生的打字速度较慢,为保持其参与活动的信心,教师要适当放缓“听写”速度,使其能找到字母所在位置。通过参与此类练习活动,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记忆不同字母在键盘中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为保障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注意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其通过不同的活动完成相关练习。除“听写”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超级打字员”活动,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打字任务,并适当组织竞争活动,设计“最快完成活动奖”或“犯错最少奖”,从而使其能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敲击键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升键盘练习活动的有效性。
(四)巧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小组合作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从而使其能在学生的帮助下,快速解决问题。为强化其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游戏活动。例如,在讲解“应用画图工具画图”相关基础知识后,为强化学生对“画图”界面的记忆,并使其能熟练掌握“铅笔”“刷子”“喷枪”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以“做游戏”的形式完成小组活动。例如,教師可以请各小组组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在利用画图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画出“房子”“电脑”“花园”等图片,并在组内进行评比,推选画得最好的组员。在此基础上,各组“画得最好的组员”进行组间竞赛,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能最快、最好完成任务的学生能为小组取得荣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练习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巧用游戏教学法,增强课堂学习体验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相关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可以创建角色扮演类课堂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模仿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更侧重于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实际操作的难度较高而选择放弃参与动手操作练习。还有的学生因为无法快速地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影响了学习的效率而产生退缩的心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改善这一问题。游戏教学把信息技术知识以真实案例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在线寻呼”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找一名学生扮演在线答疑教师,而其他学生则用网络社交软件与答疑教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先通过查找功能找到答疑教师的社交账号并添加为好友,然后再进行具体的问题沟通。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添加的网络好友是否为角色扮演的学生,要防止他们误加陌生人。教师通过创建角色互动游戏,让小学生有更真实的实操体验,并以这种方式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巧用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堂总结效果
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总结活动,从而帮助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师生角色互换”的游戏,让一名学生扮演“教师”,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为提升总结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其使用教师的电脑为学生进行演示。完成总结后,还可以请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指出其没有总结的内容。这种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以教师的角度思考,找出每一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并在口述、操作和倾听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参与“师生角色互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及时提出自己在重点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总结所学知识。长期下来,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努力理解教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并模仿教师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借助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对新课知识产生好奇心,使其能积极参与课内外的练习活动,从而优化其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掌握组织游戏活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左毓红)
319050021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