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让孩子读自己喜爱的书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让孩子读自己喜爱的书

吴旻

家长不必非得逼孩子读“有意义”的书,读自己或老师“指定”的书,而是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他们自己喜爱的书。

让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书

书店里,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在买书。小女孩很兴奋,在儿童读物区走来走去,不时从架上取书翻看,拿下来,放回去,放回去,再拿下来……最后,孩子翻看着一本书,笑靥如花,点了几下头,仿佛是下定了决心,接着双手捧书走向妈妈:“妈,就买这本吧?”

妈妈用眼一瞟,眉头一皱,冷冷地说:“《淘气包马小跳》,这是女孩子读的书吗?放回去,不要!”

“这本书很有意思,同学们都在读呢!”女孩低下头,小声争辩道。

“有什么意思?一个女孩子不学好,就想着淘气气我是吗?买书要买有意义的书,对学习有用的书,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很好,既能学到历史知识,还能增长智慧,就这一本了!”妈妈的语气不容置疑。

女儿的脸颊瞬间冷却,极不情愿地将“马小跳”放回了书架……

当下,家长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都想着让孩子多读书,给孩子买书从不吝惜金钱。但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不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想法,不是让孩子“我的读书我做主”——买自己喜欢的书读,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强塞给孩子自认为“有意义”、对学习有用的书,这种做法,无疑会打击孩子读书的兴趣。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兴趣爱好完全相同的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爱吃荤,有人爱吃素,羊肉再好,有的人却一吃就反胃……吃饭如此,读书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喜欢读的书也不一样。小孩子读书,要随其所愿,强迫不得。否则,就可能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失去读书的兴趣。

读“闲书”成就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莫言从小喜欢读书。但在当时农村人眼里,莫言读的都是“闲书”——小说。因为小说既不讲种地方法,也不讲做工技术,学校考试也不从上面出题,除了闲来消遣,百无一用,被称为“闲书”一点也不为过。在当时农村人的观念里,看“闲书”就是不务正业。但“闲书”往往有趣,童年的莫言,喜爱至极。

一次,莫言借到一本《青春之歌》,便忘记了割草放羊,钻在草垛里专心读起来,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大片疙瘩他也没感觉到,一个下午就读完了。

还有一次,为了和二哥争看《破晓记》,莫言藏到猪圈的棚子里,结果头碰到马蜂窝,几十只马蜂蛰到脸上。莫言顾不上痛,仍抓紧时间读书,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因为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但他忍着痛继续阅读……

因为莫言痴迷于“闲书”,常常耽误了割草放羊,家里大人便极力反对。后来,学校老师家访,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说,只要功课学好了,看看“闲书”也无妨,既可以多识字,还能明事理,向书里英雄人物学习。此后,只要莫言能按时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家里分派的劳动任务,家人便不再反对他看“闲书”了。

莫言小时候读过很多“闲书”,不但把古典小说《三国演義》《水浒传》《儒林外史》都看了,还把当时流行的《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都读了一遍。而读完这些书的时候,莫言只是小学生。就是在现在看来,小学生能啃动“大部头”也会令许多家长惊诧不已。而正是小时候读的这些“闲书”,为他日后成为著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下了基础。

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读书没有“深浅”,只要孩子自己愿意读,就说明他喜欢;能读下去,就说明能“读懂”;“世上没闲书”,只要读得多了,孩子就会有收获。

用“开放性”书单指导孩子读书

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家长并不是不闻不问,做甩手掌柜。当下,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早已不像莫言童年那样书籍贫乏,一书难求,而是图书遍地,俯拾皆是。但这其中,却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小孩子人生阅历不足,辨识能力尚差,要让他们好读书、读好书,家长就要给予适时引领和指导。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的深入,家长的引导作用便愈发重要。最寻常的引导方法就是给孩子“开书单”。

下面是一位家长寄给孩子的书:《精忠岳传》2册、《官场现形记》4册、《子不语正续》3册、《三国志》4册、《高中外国史》3册、《高中本国史》2册、《中国经济地理》1册、《大众哲学》1册、《中国历史教程》1册、《兰花梦奇传》1册、《峨嵋剑侠传》4册、《小五义》6册、《续小五义》6册、《聊斋志异》4册、《水浒》4册、《薛刚反唐》1册、《儒林外史》2册、《何典》1册、《清史演义》2册、《洪秀全》2册、《侠义江湖》6册。

初看这份书单,除了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更多的是小说。都是些什么小说呢?如果说《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之类尚算“正书”,可什么“侠义”“江湖”之类却是地地道道的“闲书”。这个书单五花八门,没有主题,不知道这位家长到底想让孩子向何处发展,在许多家长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甚至于荒唐啊!

但是且慢,你若知道这位寄书人是谁,一定会惊得眼镜跌落——这位寄书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伟人毛泽东。这是当年毛泽东寄给在苏联读书的毛岸英和他同学的书。

伟人的读书品位,我辈凡人只能仰望。毛泽东之所以如此荐书,自有其深刻的道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斗胆妄自揣测,毛泽东当年寄出这些书时,不一定期望毛岸英和他的同学每本都读,只是提供了一个阅读的范围,让他们自己选读罢了。

在这些包罗万象的图书中,每个人总会找到自己的可读之书。比如,如果对历史感兴趣,那就可以读一读《中国历史教程》或是《高中本国史》;如果觉得太枯燥,也可以读读《三国志》《清史演义》;如果读了中国史还不过瘾,可以接着读《高中外国史》……就这样一个历史主题,从文字的可读性到所含内容范围的可拓展性,都给出了“无限”的可能;在阅读方向上,是“引不见绳”;在阅读推动上,是“导不显力”,化引导于无形——只提供书,并没有提出阅读具体要求,规定阅读先后顺序,而是让读者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觉自愿地去主动阅读!

毛泽东的这份书单给我们的启示是:书单要给孩子列,但不能想着让他们照单全读。我们给孩子列书单,只是给孩子的阅读提供更广阔的视角,给他们指引更远的方向,同时也给了一个“非原则性”的阅读“限制”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书单不能太单一,要像杂货铺一样,天文地理、哲学历史、自然科技、诗歌小说,无所不包,给孩子们充分的选读余地。

古人云,“开卷有益。”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明白,孩子只要读就会有收获。因此,家长不必非得逼孩子读“有意义”的书,读自己或老师“指定”的书,而是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他们自己喜爱的书。

(作者系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复兴学校教师)

(宋行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23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