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本是语文阅读的基本载体,也是学生知识获得的源泉,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语文大多通过机械的阅读和记忆来认识字词,阅读大部分通过教师的教授以及系统的学习,除此之外,听、说、读、写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四种方式,而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至关重要,它不仅包括朗读,还有默读、略读、浏览等。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者需要探索出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对小学阅读现象的现状分析,寻找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办法和有效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阅读面狭窄,教师大都侧重于词汇的记忆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语感等方面的培养,并且忽视了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讲究方法,所以阅读教学自然也需要探索出好的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诚然,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而好的阅读教学策略或许能让学生和教师在英语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上事半功倍。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烈,阅读是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最基本的方式。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基础方式,是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言,进而形成自己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心智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因为学会在阅读时需要不断协调眼、脑,不断地运转大脑,不断地吸收信息,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与真切的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是他们基础的学习方法,他们现在所学习的一切都将会成为以后学习的奠基石,例如,任何学科的考试中都需要先看懂题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解答,看懂题目就说明具备合格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可能会关系到他们未来生活中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此外,有效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和成绩,还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影响人一生的成长。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在“双减”的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而“双减”的目的也并非只是减少作业,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以及更多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在学生放学后这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如果学生能进行自主阅读,或是在家长指导和陪同下阅读,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提高,如此一来,学生能在短时间高效率的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无形中积累许多文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要想像高年级学生一样进行有序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是很难实现的。虽然现在随着教学改革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成效并不显著。大多数的小学生仍对阅读采取被动和冷漠的态度,无法真正地实现自主阅读,其阅读效率终难以提高。除此之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优势,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没有转变自己语文教育观念,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方面意识非常淡薄。而部分教师即便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进行阅读,而不注重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其次,阅读范围非常狭窄。阅读是学生汲取下知识和信息的最好、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大多数的小学教师仅仅局限于让学生阅读语文课本,没有课外语文名著经典书籍的补充,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加丰富,学生也不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和培养。最后,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教师强制要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沉默的气氛,乏味枯燥的阅读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甚至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时也采取冷漠的态度,甚至敷衍了事,导致语文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目标,课外阅读也难以推行。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课外阅读不同于教师时刻引导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与自觉性,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觉选择读本进行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采取课外阅读的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只有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课外阅读才有进行的可能性。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进行阅读的目的,并养成在阅读之前先对材料进行审阅的习惯,学会优质、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真正地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只有学生拥有自主阅读意识,并具备相关能力,才可以开展有效的阅读,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自身的引导和修正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原动力。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进行阅读的目的,在阅读之前能养成先对材料进行审阅的习惯,学会优质、高效地阅读,真正地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不愿意主动阅读是因为阅读对他们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自然难以顺利进行,更别提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往往是被动的状态,他们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自觉阅读的意识;他们对阅读的认知大多是因为课后题目和家庭作业以及考试的要求,而这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进行抵抗,学生本身对考试和试题有畏难情緒已经持否定的态度,这种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感,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阅读的心态更加轻松。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职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以《普罗米修斯》为例,课文中对普罗米修斯偷火种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进行了阐述,这本就是一个神话故事,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首先用问句:“大家知道火是怎么来的吗?这一个看似普通又让人一时无法说出答案的问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思考,随后引导学生说出火的作用和对人类的重要性?用两个问题进行设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慢慢引出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并将阅读《普罗米修斯》回答相关问题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指引下实现阅读。
此外,学生还会因为受到某些阅读文章的感染进而产生阅读兴趣。所以,语文教师也可以情感体验的角度入手,从学生的感性体验着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欲望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阅读的目的。以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小学生要深刻体会周恩来的爱国情感是有些难度的。此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一些爱国者报效祖国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感受,进而才能感受到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在经历视频的冲击感染后,学生会有主动阅读、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有了这种兴趣,他们能自觉地进行阅读行为和阅读创造,此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让学生将阅读吸收道德知识和信息融入自己的行动中,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能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最重要的是培养爱读书的习惯。除此之外,包括看“前言”(包括目录)的习惯,认认真真读书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圈点批画的习惯,踏踏实实完成练习的习惯,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能使学生获取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语文知识的积累,首先要积累字词,学生的字词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阅读。其次,还表现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受到不同的情感熏陶,因为学生在阅读每一篇文章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对学生智力潜和创造力的形成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智力的基础也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略读,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浏览文章,把握大意,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精读,详略得当。
第二,在课外阅读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批注在书本的空白处,这样的阅读与文本、与作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阅读感受会更加深刻。
第三,逐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列提纲,将整本书的大意用自己的方法提炼出来,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及上册的课外必读书目中的《神笔马良》阅读指导时,学生通过略读能大概知道文章讲解的事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神笔马良的理解和期许是不同的,通过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最终可以组成学生小组进行课后阅读小组汇总学生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总结。这样,在精度、略读、列提纲等方式下,学生基本能掌握文章的主旨。
(四)丰富课外阅读形式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群文阅读、主题阅读、跨媒介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逐渐受到语文教育者的关注,在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和跨文本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拓展阅读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充分利用碎片時间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效率。群文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以学生的课外阅读文本为依据,学生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朗读、表演、讲故事等讲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展示结束后,大家共同探讨各自书本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做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如冰心的《寄小读者》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采用男女生分组的方式进行朗读和谈论,男生和女生的阅读视角以及思维都是不同的,因此,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互相了解,学会用不同的视角进行文本的解读,能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文本的阅读。
(五)进行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理论的课外阅读只会成为学生的短时记忆,积极的课外阅读实践,能将理论很好地融合在学生语文活动和生活中,学生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相关的知识或情节进行概括或改写,充分利用课余实践或者午休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是阅读理解大赛等小活动,帮助学生加深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阅读文本更加记忆深刻。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必背古诗篇目中的《悯农》,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了解大意之后,利用多媒体的全方位展示,激发学生的对农民的感恩和理解之情,随后可以组织一次“光盘行动”并呼吁学生在生活中要节约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四、结语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汲取大量的丰富的课内课外的知识,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汇,能锻炼自己的阅读速度,还能在阅读过程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为在阅读中学生而参与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头脑去思考文本的一些疑问之处,此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拓宽,并且能以读促写,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能力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这一方面,语文教育者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以全面地培养学生。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