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基于大美育观的小学音美融合教学实践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基于大美育观的小学音美融合教学实践

白文俊

美术和音乐能通过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在大美育观背景下,应融合音乐和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高尚思想,让学生可以用耳朵感受音乐的美,用眼睛感受美术的美。在美术课堂上引入音乐,能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和美术审美的差异,将音乐之美与美术之美相结合,所形成的课程内容更为充实,让学生身处艺术氛围,全身心都受到强烈的感染,调动学生积极的艺术情绪,促进学生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美好。

一、大美育观概述

在大美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的音美融合与中华美学精神相融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重新定位美育,以大美育人,促进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将美好作为媒介,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的把握通常会使用三种尺度,也就是真、善、美。另外还有信仰的尺度,信仰成为新时代中国美学和美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就大美育观而言,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分析,是通过审美实现灵魂的自由,也就是美是自由的象征,西方的美追求外在的超越。教育建立大美育观概念,不仅仅只是艺术教育,所有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活动都是美育,通过音乐和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较为直观。学校应更新美育观念,普及艺术理论,为美育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大美育观背景下,教师应有一个全新的概念,通过音美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用美术语言表达价值观。美术作品有其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丰富的意境,有创意的用线和用色,充分表达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大美育观将审美、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有效融合,体现国粹、民俗、地域特色。

二、大美育观背景下的小学音美融合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促进音美融合

1.创建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融合美术和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加强情境创建,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以成功激发学生求知欲。将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加强教学情境的创造,使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真正实现视听结合,促进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清晰而又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興奋的状态。此外,在课堂上使用正确的音乐,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展现和谐独特的音美融合课堂形象,使学生的感官和知觉都受到刺激,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学生产生直观的感觉,其创造性想象力也会逐渐获得增强,促进学生绽放心灵之花,成功打开学生思想的窗口,使学生产生兴奋的情感,有勃发的情绪,更好地享受音乐和美术的美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长。在课堂上播放适当的音乐,学生容易感到轻松、愉快,在活跃的氛围中顺利掌握绘画技巧。在学生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创作出精美和高水平的美术作品。

2.音美融合强化课堂学习延展性

比如,在教授“自然现象”时,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播放了关于动物的歌曲并配合Flash动画,学生立刻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开始做绘画作业时,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这一音乐作品是琵琶独奏。美丽而抒情的音乐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使课堂有了很强的学习延展性。教师提供轻松的绘画环境,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专注于绘画,并愉快地完成了绘画作业。音美融合有助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延展性,主要是通过丰富学生情感实现。情感在小学的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小学的美术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课程娱乐、生动、感人的优势。因此,在音美融合的课程中融入情感音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大大丰富学生的情感,当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上有了强烈的情感感受,就更容易感受到音美作品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被审美的创造魅力所折服。

(二)音美融合激发想象力,培养艺术技能

1.音乐是学生想象力的源泉

音乐属于情感艺术,在大美育观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所创造的空间中让想象驰骋。学生在想象期间,心灵也会发生振动,与音乐作品有情感上的艺术共鸣。小学生活泼可爱、喜欢幻想,对生活也充满了幻想。在美术的绘画课上,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手中的画笔描摹他们心中的世界。在艺术的手工课上,学生可以把手中造型奇特的瓜果变成可爱的“小白兔”,甚至是害羞的“小姑娘”。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更是有很多新奇的点子,音乐则是学生想象力的源泉。比如,在教授“瓜果的想象”时,教师播放的音乐是《感受声音》,用音乐的和谐与节奏之美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旋律诙谐、幽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旋律想象图画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欲望也会有所提高。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大胆创作,形成自然而又简洁的绘画作品,实现对各种意象的有效创作。音乐与美术的结合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艺术技能发展。

2.学生听音画图以表达情感

学生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所表现的事物也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学生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时,除了使用文字、动作以外,还可以用画笔。通常是再次创作音乐作品,以表达自己对音乐所产生的感受。例如,与学生一同欣赏管弦乐作品《森吉德玛》时,这部作品的创作者巧妙地编排完全相同的旋律,在创作时用不同的速度和乐器表现和处理旋律,所形成的音乐形象相互截然不同,但又浑然一体。教师让学生聆听这一音乐,学生第一次听后对音乐产生了某种情感,再次听时,教师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达对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通过这样听音画图的学习活动实现音乐与美术的良好融合。体现大美育观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带来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我国的民族打击乐器更为认可。

(三)以音乐强化绘画教学,体现音美趣味

1.发挥音画相互之間的强化作用

歌曲与绘画具有共同强化的功能,歌曲的节奏似乎是歌曲生命的脉搏,旋律是歌曲的框架,也可以说是歌曲的“骨骼”。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低年级的学生在掌握歌曲的旋律时,往往觉得乏味枯燥,在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为此,教师应积极发挥音画之间的强化作用。比如,在教授“动物朋友”时,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熟悉音乐的节奏,熟练后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形态。在唱《小青蛙》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将八分音符与正在唱歌的小青蛙结合起来,并告诉学生要发“呱”的音,将闭着嘴巴的小青蛙与八分休止符联系起来,此时要发“M”的音,把半八分音符画成跳跃的小青蛙,发音为“跳”。学生看着这幅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去扮演着小青蛙,并学习青蛙的“呱呱”叫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高采烈地学习音乐和绘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动作和声音。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非常直观的,学生通常可以有效学习音乐的节奏,也能在模仿实践中表现出来。

2.体现音美融合教学趣味性特征

《小动物走路》这首儿歌趣味性强,为C大调、四二拍子,节奏适中、速度适中,有四句式一段体的结构,更是起承转合的形式。整首歌曲的内容是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走路姿势和叫声。演唱这首歌曲,能让学生玩得很开心,通过这首儿歌也能生动再现童趣的美好。这首儿歌的节奏比较规整,学生也能比较容易感知歌曲的旋律,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学习这首儿歌,能初步认识不同小动物的形态和动作。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也会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聆听这一歌曲,这时学生就了解和感受到了这首歌的旋律。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学唱的环节中,组织师生接龙。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学会用柔和的声音唱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一边听钢琴伴奏,一边唱整首歌,让学生注意坐姿,唱歌时要轻柔,演唱时还要注意情绪的把握,保证用欢快活泼的心情演绎这首儿歌,把握好歌曲的音调变化。向学生提出伴随钢琴唱完整歌曲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唱准歌曲的音调,同时正确表达情感。在融合音乐和美术的内容时,教师应充分体现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头戴手工制作的小动物饰品,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氛围感。

(四)发挥音美各自的魅力,提升教学效果

1.以绘画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虽然音乐与美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时不仅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理解绘画和音乐的异曲同工之妙,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和探索绘画作品的话外之音。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更广阔的音乐和美术创作空间,不受思想限制。在此条件下,一幅画对学生的启迪作用就更广泛,能发挥音美融合的娱乐作用和丰富生活的作用。比如,教授运用管弦乐《野蜂飞舞》时,教师让学生看野生蜜蜂、曲线以及一艘蒸汽船的照片。在观赏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将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内容表现出来,有的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有的画各种各样的线状图。事实上绘画有助于理解音乐,人类的大脑能产生印刻效应,也就是说,学生在未来如果再次听到了《野蜂飞舞》,头脑中很可能会浮现野生蜜蜂、曲线和船只。这就实现了对学生大美育观的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能良好结合美术内涵。

2.音美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力

在大美育观背景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当学生有观察美的能力时,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师应创造学生绘画教学的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观察事物,从而产生更为深切的感受。比如,在教授“形形色色的人”时,画动态的人物造型,学生对人体比例的把握不是很好,对小学生来说这一内容也比较难理解。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讲解这一美术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或播放录像带,让学生观察人体的动态变化。此时学生在快乐的音乐中跟着教师唱歌、跳舞。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中,对人体动态形象会有更为真切的认识。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始绘画,所画出的线条也会更加符合实际,更为柔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了解不同角色的动态形象,熟悉不同身体部位产生动作的状态,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用音乐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

音乐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感受。比如,在教授“我设计的服饰”时,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小黄帽》,学生听着音乐作品,对帽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讨论环节,学生列举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帽子。音乐使学生立刻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利用音乐规范了学生对绘画主题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此时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创作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学上的困难,又能让绘画课堂充满乐趣。在教授“我设计的服饰”时,可引入少数民族服饰,选用的歌曲也可以是少数民族的歌谣,从而有效丰富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和音乐的认知,让学生能创作出回族、苗族、毛南族的服饰绘画作品,以实现大美育观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增加学生对地域特色、民俗、国粹的了解。

综上所述,大美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对真、善、美有自己的体会,在生活中有创造美好的能力和愿望,有健康丰富的审美观念。大美育观将传统文化审美、西方审美、音乐审美、现代审美、古代审美以及美术审美都包含在内。小学音美融合需积极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艺术审美的求知欲望。音美融合强化课堂学习的延展性,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成功培养艺术技能。音乐是学生想象力的源泉,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安排学生听音画图,以表达情感,用音乐强化绘画教学,促进音美趣味性的体现,发挥音乐和绘画相互之间的强化作用,以绘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找到音乐情感抒发的通道。

注:本文为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年度一般课题“大美育观背景下的小学音美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左毓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233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