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萍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培养的重要阶段,要及时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站在多种角度进行问题剖析,有助于针对性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越来越成熟,信息获得的门槛降低,儿童能够较早地接触一些文字知识和影像材料,社会不同关系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孩童的教学产生影响。孩童的一生都与学龄阶段的身心教育密不可分,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教育启蒙学科,最适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要深刻反思当前教学的不足,在探索中取得教育工作的突破。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小学生作为社会日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依据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身心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不同学生主体设计可实践、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已成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会逐渐增多,因此,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彻底消除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从小就在各种辅导班和艺术课中度过,由于心理竞争压力大,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也得不到显著的提升。儿童在这一时期正逐步向青春期过渡,在师生关系、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方面处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逆反心理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调节,后果不堪设想。小学语文教师要设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避过早恋爱、痴迷追星这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异常行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开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然而,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比较晚,直到近些年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才有了普遍加大的现象,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仍然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学生会感到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消极,无法正确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产生学习疲劳感,学生无法自己有效解决,学习压力的影响会一直伴随着学生,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其次,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转变过来。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只负责教授语文知识,并没有特意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学生真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往往无法发现,因此才导致我国普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晚、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最后,即使语文教师已经明晓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语文教学任务重,没有多余的课堂时间向学生系统地讲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内容,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完整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忽略了自己对自己心理健康的保护。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思考
(一)尊重学生个性特质
學生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则要在后天正确教育下良好发展,个性特质要得到充分尊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 更好地设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任务;秉持差异性的原则,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开展不同形式的辅导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建立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依据平等性原则,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式教学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其中具体以下教学方法为例:教师在课堂过程中要进行双向互动,学生感谢教师的知识教授,教师也可在课堂结束后感谢学生的配合,双向肯定是保持课堂氛围良好的最佳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对待学生的某些过错要进行单独批评,对学生日记内容要保密,不能与其他教师探讨,以防其他人对学生存在非客观认识,留下刻板印象。人的个性特点外在表现是人的整体精神风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信任和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环节中。尤其在乡村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地改变自身的不利条件,弥补乡村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的落后现状。乡村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达正面情绪,告诉学生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避免学生出现自卑等心理。此外,乡村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悟乡村美景,结合有关乡村风景描写的教材组织开展实地采风写作的活动,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在的乡村,并且培养起学生热爱乡村的情感,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乡村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二)合理地开展教学任务
智力正常才能让人具备正常生活的能力,保证心理健康,因此,在落后的乡村教学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合进地开展教学任务,从小树立学生终身语文学习意识。语文的人文性是在教学任务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据,儿童的小学阶段也就是具体运算阶段,时间大致为7~12岁,学龄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正是抽象思维形成的时期,学生要借助具体观察事物来发展逻辑思维,从而形成抽象概念。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课堂上多设计图片和具体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发展思维能力。
《金木水火土》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选用经典的故事,通过一系列视频、图片向学生们更生动地展示文字画面,使其理解文字内涵;对待文字的熟练程度要进行课堂检验,不能一味地抄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成果来制定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心理建立适当的期望,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避免由于学习任务过重而产生心理压力,产生厌学心理。乡村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输入正确的价值观;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习题的教学反馈,不能以自己节奏为主;一定要时刻关注学情,用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符合具体学情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三)关注学生情感关系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学习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家庭也是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引导教师,日常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还对学生今后的心理状态改变增加了难度。为此,老师应当联合学生家长,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各自努力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氛围与生活环境,让学生不仅在学校能获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家中还能依据父母的实际表现,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进行及时调整与改变,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铺垫好道路。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身边的情感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小学语文教育高效展开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可以发现,当小学生的心理和安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就会对爱与归属产生更强烈的需要,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很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对家庭或朋友等情感的缺失可能引起一系列异常行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写日记和单独谈话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在文本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技巧,传授教科书之外的内容,“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是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引导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辩论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在表达和争论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同学之间也加深了交流,培养了感情。
在小学教育的改进和完善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生获得的知识内容由教师来解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状况评判标准之一包括人际交往关系,学生最主要面对的是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口语交际就是学以致用的客观表现,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表达能力,提高了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学习压力等问题也能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通过恰当的表达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口语交际不仅是语文每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更是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口语交际的社会是落后的,国家是故步自封的。在乡村语文教学中,更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处理教学环境带来的认知格局,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关系,在困境中也能巧妙与自己沟通,与他人沟通,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大力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在乡村小学中,虽然随着乡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地区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劳动力回流,但是总体情况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乡村的学生处于留守状态,在面对亲子关系时会显得有些拘谨,而且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学生很容易养成内向甚至孤僻的性格,最终导致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学的模式,借助教材中关于亲情的文章挖掘学生内心深处埋藏的想念和爱意,给予学生情感表达和宣泄的出口,避免学生将情感压抑在心中。各大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元宵节等重大的传统节日成为乡村留守学生和在外务工的父母联系的最重要途径,对于一般人而言,春节可能只是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又到来的日子,而对留守学生而言,这还是可以见到父母的日子。因此,传统节日往往承载了乡村学生重要的情感。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就这一特点,帮助学生释放情感。比如在学习《传统节日》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是怎么度过的,并且在文章教授完后让学生根据记忆中和父母共同度过的传统节日画面写文章或者写日记,将对父母想说的话写下来,将文字转变为承载情感的载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定期宣泄情感压力,成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
(五)磨炼学生的意志
人的意志力需要从小开始磨炼。人是由“个体人”向“社会人”过渡,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中,需要面对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时,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骨子里不屈服命运的意志,人将原始的美好愿望和頑强意志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精卫鸟为信仰奋斗不死不休的精神品质,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光明盗取火种而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教师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人物的传奇故事:比如孔子如精卫鸟般一意孤行推行儒道,抗战英雄为名族独立而献身,这些生动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在艰苦困难中也有一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意志具有稳定性的品质,不会被一时的消极情绪持续地影响,在培养成坚毅的意志力后,在面对困难时,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表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经常出现大幅度的情感变化,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保持稳定,能够有效地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概率。所以,一般都说心理健康的学生乐观和满意度等积极情绪都较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对学生的意志磨炼的重要性,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优秀文章的学习中感受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力量,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比如养老院一日游加游后感,拾捡垃圾加日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迅速地认识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以保证在变化的社会中不忘初心,取得成就。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学习心理与教育间的关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中以平等的教学身份,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小学语文教师要设定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相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精神风貌,传授沟通交流的经验与技巧,使学生在意志不断磨炼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