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方向的调整。就初中生物学科而言,此时打好生物知识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深化学科素养、拓展学科思维是教学的关键,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寻求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主要强调在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思考自然现象,看待事物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周围的环境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深入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不断完善。本文提出几点有关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材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初中生物教學现状
现阶段的教学更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展开的,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而不仅仅是通过成绩单体现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普遍会根据每节课时来安排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出系统性,都以课时为单位呈现出的碎片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会变得狭隘。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违背了素质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教学理念。而如今基于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会得到显著改善,学生会获得更加系统的学习,会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会更了解学到知识的真正用法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可以说,相较于以往,如今的教学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并且基于培养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所有的教学都会围绕学生展开,所有的教学设计都会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他们可以全神贯注地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的紧密合作,教学的质量会不断提升,学生会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想要促进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应该深度分析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不具备实际价值,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生物学科的内容拓展和思维强化之上,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认知,对知识探究产生高度的热情。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无法适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将自身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课堂体验。最后,教师的教学标准缺乏层次性,初中时期的生物知识内容丰富,环节复杂,涉及的很多概念理论较为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千篇一律的教学标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更会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束缚,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才是教学关键。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经由教育自主形成的,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促进个人成长的良好品质。这种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并不固定,对于初中生物学科而言,教师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思维、合作能力、探究意识等,使其真正感受到生物学习价值,从而完成教学的深度创新和改革。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看待事物的角度较为片面,也不具备正确的学习意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生物教学首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思想,借助生物学中的知识阐述生命的意义,带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学习的积极信念。其次,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能使其具备科学的思维,在面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生物规律时,能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的行为习惯,完善的知识储备,开阔的学科视野等,都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寻求更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拓展教学范围,感受生物学习价值
在以往的初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教师常常沿用着自身的教学经验将生物知识概念进行生硬地灌输和讲解,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抗拒的情绪和心理,无法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丰富多彩。因此,想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应该注意教学理念的转变,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依据其自身的需求制定教学方案,抓住其感兴趣的点深化学科素养,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拓展教学范围的重要性,仅将教学眼光放在课堂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合理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环节,可以为正式学习做好铺垫,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虽然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依据,但是老师应该冲破教材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多在日常教学基础之上,为同学们进行课外的延伸和拓展,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拓宽教学范围,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价值以及乐趣所在。再进行拓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多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知识点为学生进行拓展讲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对更多的生物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还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认识生物”时,本章节是学生正式接触生物学科的第一章节,教师应该从“生物的特征入手”,带领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生物的主要构成,初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展正课学习,有效解决学生预习的疑问。设计课后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初期对生物产生科学的认知,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核心素养。
(二)创建学习情境,激发主动探究意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具备更加完备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加如鱼得水,也会随着教学的深入,更好地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为学习生物打下牢靠的基础。相比于小学阶段,初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学习的认知,但是受到自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还是难以在整节课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产生走神、犯困等行为,阻碍教学的推进。此时教师如果采用强制性的举措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合生物的趣味性知识积极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深化生物素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创新的途径,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生物知识,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范围,了解到更多具有实践价值的生物内容,潜移默化地塑造核心素养,培养专业的学习思维。比如,在进行“被子植物的一生”章节学习时,植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少有学生细心观察过植物的成长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完成有关植物成长的视频播放,从种子地萌发,到植株的生长,再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趣味性,蕴涵着大量的生物知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带领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其中的生物原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促进核心素养的完善,提升学习质量。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自身差异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不同,在进行同一生物知识的分析过程中也各有差异,教师应该结合这样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完善,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弥补自身的思维不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生物涉及大量的实践内容,增加生物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过程,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实践,更好地深化学科素养。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学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营养物质,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生物活动,引导大家去超市观察各种食物,通过阅读营养成分表完成探究任务,总结不同食物的营养构成,合作完成资料整理、表格制作等,从而培养其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生物核心素养的深化。
(四)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生物思维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能科学地将其与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初中生将生物知识进行高效的内化,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转变授课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然后再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知识融入教学各环节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從而快速提高生物理论知识教学水平,使初中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提升自身的生物学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所选取的生活案例一定要符合当前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既不会让他们失去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有效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真正实现核心素养教育。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中“植物的生殖”章节学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植物的有性生殖,什么是植物的无性繁殖,就需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在研究植物的有性生殖时,教师可以给初中生看植物受精过程的动画片,如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在土壤中生根发芽,最后开出鲜花的过程。而在学习无性繁殖时,需要拿生活中常见的香蕉、马铃薯、椒草等物体举例子,让学生观察它们是如何在没有种子或者根须的情况下进行无性生殖的。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帮助初中生把想象中的事物展现了出来,有效锻炼了他们的生物学思维,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五)加强教学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理论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科实践技能,对此,教师需要多开展生物实验课程,让初中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实现更深度的实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从而提升生物知识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加强实验教学还能提高初中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生物学思维。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选择实操难度不同的生物实验,并且,要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再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实验教学还能培养初中生的质疑精神,他们在实验之前可以对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与生物原理产生冲突,就可以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这样也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增强课程趣味性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先天性行为在生物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以及后天学习行为的重要作用,最后再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六)科学论证指导,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从人类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的思维是比较发散的,它没有受到任何约束,但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自身意识的增强,人类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退化甚至停止发展,而初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努力打破这种束缚,借助科学论证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他们在没有接受相关知识教育之前,很容易轻信这些内容,而教师就是要利用科学原理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改变学生看待某些事物的固定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意识,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中“细菌和真菌”章节学习时,教师就需要用科学论证的方式来纠正学生对细菌的刻板印象。初中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广告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将细菌默认为是有害身体健康的东西,而且是肉眼难以看到的。但是,在生物学领域,细菌还包括了真菌,它是一种真核生物,现在人类已知的真菌就有十二万多种,这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蘑菇。教师利用科学论证有效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使他们能用更科学、更理性的思维来认知世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多种探究途径,良好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意识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遵循素质教育发展标准,积极寻求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初中生物教学事业的不断提升。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