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金
高中化学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涵盖的内容多,且较为抽象,单纯地进行文字讲解,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化学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探究新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 知识迁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认知能力之一,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都能够影响迁移能力。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对抽象的化学公式、定义等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强行将知识记下来,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还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理清知识间的关联,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海水中的化学物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教师可以设计阶段性问题: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质?人们通常用贝壳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所学的知识探究问题。教师还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观察本质。要想促进知识迁移,必须深入理解知识,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因此,培养、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前提。教师要抓好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概念,通过想象和推理,实现知识迁移。化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以此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为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创设合作情境,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明确师生地位,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单方面地向学生教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创设合作情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加强课堂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集思广益,对化学知识展开讨论,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围绕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几个角度进行交流,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思想碰撞交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问题,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小组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相互分享讨论结果,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协力互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良好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是形成认知结构的关键,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将知识点相互联系,对旧知识进行迁移,形成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主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培养,根据学生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将所学的指挥室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性,促进知识同化。如在“有机物”的教学中,教师可将蛋白质、糖类等知识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比较和归纳,探究各种物质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间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知识转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促进知识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应用意识,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学缺乏实际性效果,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日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的教学中,教师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身边、新闻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探究生活中蕴涵化学知识,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此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科训练,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学生的能力。高中生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繁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整合生活案例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化学知识,并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如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让学生将化学知识整合归纳,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性,深入掌握化学知识,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概括归纳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关键要素,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总结出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电荷守恒、吸放热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知识相互联系,向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指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了解物质守恒的规律,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结构”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又如,化学实验的“酒精灯火焰温度的变化”教学中,传统化教学法通常是教师反复强调在加热过程中需运用外部的火焰,这通常只能是理论上,而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而学生在课堂上,更多是死记硬背,对理论知识没有真正地理解与消化。而化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则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也更有说服力。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可有效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案例中理解化学知识,进而在掌握化学知识后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知识转化将能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知,生活情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化实验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促使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四、创设实验情境,升华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化学实验教学方面,探究能力有着较高的地位,為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探究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创设实验情境,在实验教学中以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以问题为依据,对与实验相关的化学资料进行搜寻,并就实验实际步骤进行假设,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在具体实验之前,需要指导学生自己根据化学知识对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在设计中要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要总结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实验结果。另外,由于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高中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新要求,如打破现状,对新知识、新方式进行探索等。学生要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不断创新研究,以此优化最终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情境教学,但实际上这方面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实验情境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中心,根据化学的特点,实施精准化情境教学,构建对应的化学课堂,对学生展开深入训练,达到克莱恩所期望的“高起点化学教学”,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思维。化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物质的类别、变化、组成、各类现象和相关原理,其属于一门应用较为广泛的基础学科。实验则是化学的基础,许多化学知识都需要在实验中产生和验证。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合理应用知识。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当中的思维能力还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其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分析问题。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想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了解化学概念,根据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物质性质,以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推理化学现象。在实际实验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根据推理分析和总结众多化学现象,通过实验对更多知识的实践性和具体应用进行了解。同时,还需要教师通过实验器材设备的讲解、实验注意事项的介绍、化学实验操作的指导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使其对实验中所包含的各类药品、器材的具体作用进行了解,掌握实验的化学知识,提高判断力和洞察力。在实验情境教学效果的优化下,可促进学生化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化学知识迁移,升华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课程教育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重心放在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上。为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理解;创设合作情境,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知识转化;创设实验情境,升华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