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

王玉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主题阅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主题阅读就是教师立足学生阅读水平,选定主题,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构建阅读环境,促使学生以主题为核心拓展文本阅读,实现全面发展的一种阅读方式。有效开展主题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深入体会文本提升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对于主题阅读的研究也不断丰富,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主題选择比较随意。一些教师对于教材文本以及学情分析得不够深入,无法从宏观上在文本间建立联系,也不能根据学情特点设计阅读目标,导致主题的设计不够突出,无法引领学生的阅读活动。第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合理。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常常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解课文,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对于主题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准确,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阅读材料的选择缺乏标准。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择范围比较广,却无统一标准,同时对阅读主题把握不清,所选择的文本是不够典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价值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四,主题阅读教学评价不合理。例如试卷测验比较常见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评价方法,教师片面依靠测验、考试来评价学生的主题阅读成果是不合适的。目前在主题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过程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影响了学生对主题阅读的参与积极性。

二、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分析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和内心想法。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主要是体现在学生为什么进行主题阅读、怎么进行主题阅读的问题,而工具性就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带领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与作者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喜爱阅读,感受到阅读的有益之处。一直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有一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校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对文本产生个性解读,选取多样化的作品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从而在不同层次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深入分析文本,准确把握学情

教材文本是学生展开主题阅读的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订过程中体现了明显的层次性,突出了各个单元的主题,并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培养。因此,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教材文本的分析,把握每个单元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方向性。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通过对各单元文本的分析,可以确定“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祖国风景美”“小故事,大道理”等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就是学生展开阅读的基本引导。在分析学情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已经具备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适合学生接受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从整体上实现对文本的探究和解读;同时教师还应看到学生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下,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发展潜能,谋求最大限度的进步。其次,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主题选择上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阅读方法设计上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教学组织上要协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讲解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相契合。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确保阅读主题以及教学方式可以调动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阅读文本,自觉围绕主题探索阅读任务。教师加强学情分析,可以明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以及相关特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等,以明确主题阅读的出发点。

(二)依托教材文本,合理选择主题

在深入分析了教材文本后,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合理选择主题,以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不同文本的特点。在阅读主题选择上,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阅读主题的选择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便于学生参与和理解的阅读方式,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体会和解读。其次,协调学与教的关系,满足主题阅读教学的需要。在主题阅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把握起来有困难的任务,对此,教师应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利用教学讲解弥补学生自我探究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完成主题阅读任务。最后,注重主题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将生活与主题阅读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由生活出发,经由教育再回归生活之中,以提升主题阅读水平。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给出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等文本,教师确定阅读主题为“大自然的秘密”,并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不仅从宏观上在文本之间建立了联系,也为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针对学生发展,设计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以及每个学段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此为标准对学生提出全面要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微观着眼根据单元主题,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阅读能力发展以及情感价值的塑造等进行研究,形成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从宏观角度入手,把握语文课程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将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嵌入整个课程的总目标之中,从长远角度引导学生发展。此外,教师还应从学生横向与纵向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对主题阅读目标的合理设计。在横向目标设计中,教师应全面把握课内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围绕课内单元主题穿起整个单元的文本内容,实现整体阅读,同时强调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重视课外拓展目标,从课外获取阅读材料,作为核心文本的补充,并将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纳入主题阅读目标中来。在纵向目标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单元导读、识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应该达到的目标;分析单元相对于整本书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分析单元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中占据的位置,将个体融入整体之中,从纵向的角度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以完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四)优化课堂设计,凸显阅读主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资料,并与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分享课前阅读成果,从而顺利引入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表达独特的阅读感悟,进而对主题形成由浅入深的理解,突破阅读难点,层层落实主题,深入解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浅显的、表层的阅读,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主题,并结合现实生活實现主题升华,从而体现语文阅读的育人价值。在主题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初探,形成对主题的初步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分享阅读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经过学生交流互答与教师整理后,带着最主要的问题与思考进入阅读过程,同时也找到主题阅读的关键点,让学生准确把握主题并形成自己的体验。其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领悟主题内涵。教师应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表达对阅读主题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围绕主题实现对文本从具象到抽象的了解,深入对文本的解读,并层层落实主题,以逐步形成对文本的见解。最后,实现主题的升华,让学生从浅显的、表层的主题理解,形成具有深度的分析与理解,形成语文素养。

(五)加强综合分析,优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加强评价设计,从多角度分析学生的阅读过程与阅读结果,进而形成阅读反馈,以激励学生反思主题阅读过程,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阅读后,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定,并以此考核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其次,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自主发言与小组合作,并通过打分对学生进行分析;再次,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与看图写话的水平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写作表达能力的发展;最后,测验成绩,即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中来,在阅读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引导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促进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提高阅读效果。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

学生的阅读思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培养以及维护,阅读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想让学生对于阅读有着积极的探索欲望,就必须以阅读思维进行推动。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不管是在学习环境中或者是生活环境中,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内容进行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都是极不稳定的,随时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积极、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变化,针对学生对于阅读的情绪,利用好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内心情感的变化,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将自身思维带入其中,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这是引导学生拓展自身阅读思维的重要基础。

(二)高效利用阅读资源,加强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并不具备一些自主阅读的能力,这使他们的阅读、学习受到相应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其他人辅导阅读,才可以完成阅读学习。为此,教师应当对课本中所蕴含的阅读资源有效掌握,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技巧。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文中的阅读内容,逐步探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读整篇文章,然后再让学生讲述文章中所表达的故事内容,加强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说出读完这篇文章所获得的情绪及感受,了解自身情绪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帮助学生逐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情绪上的变化。最后,教师应当将学生带入文章情景中,如果自身与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一样,那么,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学生能够与文中所表达情绪相结合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表达的情绪。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一些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掌握文章中所表达的知识点,以此来加深学生的阅读记忆。

(三) 加强学生的阅读深度

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心理状态以及思维模式相对而言还比较幼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会将阅读教学的难度以及深度下调至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认为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比较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不能有效地掌握。大多数教师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回答一些比较有深度的知识内容,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无法激发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究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可以尝试加深一些阅读内容的强度以及难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是应当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逐渐调整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策略。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合理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展开主题阅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能够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体会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宋行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235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