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组成。这次的大洋钻探项目是要钻探至地壳和地幔之间被称为“莫霍面”的分界面(以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命名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至于科学家要钻探的深度,果壳地质领域达人、地质学研究生“Terence鱼”介绍,“地球不同区域地壳厚度差异非常之大”,具体说,地壳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它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5~10千米。这个厚度与地球约6 400千米的平均半径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地壳之下是地幔,厚度约2 865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其下便是地核,地核内的物质以可流动的液态为主。
时至今日,人类之所以对地球内部的世界知之甚少,是因为人类想要穿透地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地壳内的温度隨深度增加,有数据显示,每深入100米温度就会升高1摄氏度。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千米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就会升高2.5摄氏度。“Terence鱼”说:“越往深处钻探,不仅温度升高,而且周围岩石的压力也会增大,你可以想象把手插进米缸里,越往下周围的米对手的压力会越大。”对于钻探装备来说,这是一个极具难度的挑战。通过本次科考,人类能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壳幔边界的岩石形态,甚至可以对地球演化发展有新的认识。另外,可以了解大洋中脊和地幔的接触关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和海洋扩张,而且还能看看那个深度的岩石里有没有微生物,调查地球深处的生命活动。这一切无论是对地球还是人类自身的认识,都有重大的意义。
摘自2019年《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