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特殊”学校“难产”原因分析

“特殊”学校“难产”原因分析

侍江

[摘 要] “特殊”学生难教育需要“特殊”学校的创办。怕影响自己和孩子声誉、怕孩子遭受不公平待遇、怕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导致“特殊”孩子身份难认可。学校和老师不敢给“特殊”学生贴“标签”、学校不敢开设“特殊”班级、学校和老师不敢做家长思想工作,导致“特殊”学生数量难以统计。没有办“特殊”学校的专项资金、没有合格的“特殊”教育师资、没有“特殊”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导致“特殊”学校创办缺少基本的条件。

[关键词] “特殊”学校;难建成;原因

2012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差生”训练营探秘》的专访,对专收“差生”的“择差教育”实体——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进行了报道,并于7月10日在该报“百家争鸣”栏目展开了讨论。报刊上时常报道的“熊孩子”,具有“成绩差、欺负同学、辱骂老师”等常见行为,学校稍加批评教育,家长就不依不饶,形成“校闹”,媒体则群起而攻之,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名誉扫地。而《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予以教育,不得开除学生。”导致学校和老师对这些学生毫无办法,只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以及一些开明的家长都期待着“专门”学校的开办,一方面,可以解决目前学校和教师面临的窘况,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却一直没有建成针对此类“特殊”学生的“特殊”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针对“差生”的行走教育等“择差教育”应运而生,且不在少数。那么,公办的“特殊”学校为何“难产”,究其原因,来自三大方面。

一、“三怕”导致“特殊”家长难认可

每位家长和学生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些社会原因导致家长难以认可孩子的“特殊”身份。

1.怕声誉不好

许多家长内心认可孩子的“特殊”身份,也希望孩子能得到较好的针对性教育,然而一些家长“死要面子”,担心认同孩子的“特殊”身份,自己会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违心地抵触孩子的“特殊”身份。而另一些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他们担心认同孩子的“特殊”身份,被村民传开后,孩子声誉受影响,长大了对象都不好找,这种家长的认知在农村尤为严重。“声誉”问题是家长难认可孩子“特殊”身份的主要原因之一。

2.怕遭遇不公

无论是在“特殊”的学校就读,还是在“特殊”的班级就读,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歧视,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实际上,这些“特殊”的学生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时,一些“校闹”事件中的家长就是认为孩子在学校遭遇不公,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对学校产生极大意见,从而引发矛盾。“护短”心理是家长难以认可孩子“特殊”身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怕教育不力

许多家长认为,虽然自己的孩子有点“特殊”,但是留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班级里,能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有利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的仍然是和正常学生一样的教育,孩子能接受多少是自己的造化,自己尽心了,就问心无愧了,这种求“心安”心理的家长不在少数。说白了,这些家长担心的是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一是担心“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歧视孩子,平时的教育工作漫不经心;二是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中的“特殊”班级就读,担心学校、教师工作重心在其他學生身上,放弃或慢待自己的孩子;三是担心孩子在“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级就读,会被其他学生“瞧不起”;这三个原因,会使家长担心孩子得不到较好的教育,从而不认可孩子的“特殊”身份。

二、“三不”导致“特殊”学生难统计

“特殊”学校的开办需要建立在“特殊”学生群体需求的基础上。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三个“不敢”导致“特殊”学生数量统计存在一定困难,导致社会各界认为“特殊”学生群体数量较少,没有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认为没有单独开办“特殊”学校或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开设“特殊”班级的必要。

1.不敢贴“标签”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特殊”学生,但是学校和教师往往不敢为这些学生贴上“特殊”的“标签”。一是学校和老师具有容纳之心,期待着这些学生能重新“走上正轨”,不敢轻易贴“标签”,以免误人子弟;二是媒体报道的“家闹”事件,使学校和教师不敢轻易下“结论”,以免惹祸上身;三是学校出于声誉和发展方面的考虑,不支持教师贴“标签”,以免“自毁长城”。

2.不敢设班级

在没有专门学校的情况下,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开设“特殊”班级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以后再将所有“特殊”班级集中,形成规模建成一所“特殊”学校,家长在思想上也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不敢开设这样的“特殊”班级。一是家长会认为学校戴“有色眼镜”,校方歧视孩子,对学校产生误解;二是普通学校缺少必要“特殊”教育的教师和教材,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做好此类“特殊”教育;三是“特殊”学生存在于不同年级,每个年级的“特殊”学生数量较少,普通义务教育学校不足以单独开设“特殊”班级。

3.不敢做工作

无论是建立专门的“特殊”学校,还是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开设“特殊”的班级,学校和教师都不敢动员学生接受这样的“特殊”教育。没有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低人一等”,这是许多家长内心的“底线”,导致家长对“特殊”教育存在抵触情绪,一旦学校和教师触及他们的“底线”,就会引发不满,极易形成“校闹”事件。

三、“三无”导致“特殊”学校难创建

一所学校的建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充足的师资和科学的大纲与教材。然而,在目前阶段,这三点恰恰是“三无”,阻碍了“特殊”学校的创建。

1.没有专项资金

学校是事业单位,一切开支都由县区级财政拨款而来。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办学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办学所需的所有经费全部由县区级政府承担。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在兴建学校时,都实施“交钥匙”工程,学校所有的建筑、装备以及其他辅助教学的后勤保障全部到位后,将钥匙交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全国各地,各级特殊教育学校的创办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然而,我们此处所讨论的“特殊”教育学校却没有得到重视,缺乏建设“特殊”学校的专项资金,导致教育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特殊”学校难以创建。

2.没有专职教师

目前,特殊教育体系中,对于盲聋哑和智残、肢残的学生教育,都有专门的师范院校或普通院校的师范专业培养师资。但是,针对这类“熊孩子”的“特殊”师资的培养,还没有得到国家、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即使建成“特殊”学校,还是缺乏专职的师资力量,建成的“特殊”学校也只能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殊”学校。

3.没有专用教材

不同学段、不同体系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依据大纲编写的教材,教师可以在大纲指导下实施教学。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这类“熊孩子”的“特殊”教育,因为没用形成专有的体系,导致还没有专用的教学大纲和专用的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特殊”学生,都还留在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的普通班级,或被开明的家长送到普通的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特殊”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效果难以考量。

“三怕”导致家长难以认可“特殊”学生的“身份”,三个“不敢”导致“特殊”学生的数量难以统计,三个“没有”导致“特殊”学校缺少必要的创办基础。上述原因导致“特殊”学校难以创办,“特殊”学生难以接受到专门的“正规”教育。破解导致“特殊”学校“难产”的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科学的师资培养体系、编写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媒体对社会和家长在正确舆论上的引领。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仁和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356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