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我国台湾地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官山明 丁尧清

摘要:本文通过从台湾地区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及结构的视角切入,介绍自然领域基础地球科学课程和社会领域地理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地理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台湾地区

一、课程设置结构

台湾地区在2014年11月颁布《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本着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发、互动、共好为理念,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为愿景,确立启发生命潜能、陶养生活知能、促进生涯发展、涵育公民责任等四大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核心素养(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作为课程发展的主轴,以裨益各教育阶段间的连贯以及各领域/科目间的统整。课程按照学习范畴划分为八大领域,各领域依其知识内涵与属性包含若干科目。地理课程(如图1)分属社会领域(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和自然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其中地理6学分,地球科学3学分。高中阶段尚未实施。由于升学压力加剧、课纲不符实际需要等,政策推行过程中争议很大。目前,各科课程纲要相继做了修订。现行地理课程跨越社会领域(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和自然领域(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地球科学),其中地理8学分,基础地球科学至少2学分。

二、自然领域基础地球科学课程

(1)名称多变的地球科学课程。1995版修正课程标准名为《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篇)》,2006版暂纲改为《地球与环境科》,2009版课纲改为《基础地球科学》(见表1),包括必修基础地球科学(高一、高二,4学分)、选修基础地球科学(高二,2学分)和选修地球科学(高三,4学分)。

(2)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2009年修订课纲将原《基础地球科学》与部分高二《地球与环境》课程内容统整成4学分必修课程,包含实习活动。原高二4学分课程修改成2学分《基础地球科学》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中重要的人与环境议题被提前到高一、高二必修课程中,以期学生除了能够学习地球科学的知识,更能培养爱护环境、尊重地球的态度。必修基础地球科学在高一、高二实施(见表2),建议安排两学期,内含实习活动。学生依兴趣和专长的需要,至少修习2学分。至少进行8次实习活动,每次活动至少1小时。

选修课程包括基础地球科学和地球科学两门(见表3),前者在高二实施,2学分,可弹性安排于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后者在高三实施,4学分,建议安排两学期。

三、社会领域地理课程

(1)课时稳中有变。1995版课程高一共计2.5课时(3/2),高二为2课时,高三为3课时。2006版课程高一减少0.5课时为2课时,即高一上下学期各两课时,高二2课时,高三3课时。2010版课程课时与2006版课纲相同,其中必修科目计8学分,高三社会组每学期需选修至少3学分(按4学分排课)。

(2)课程框架不变。2006年地理暂纲继承了1995年高中课程标准的必修、选修结构,包括通论、区域、应用等三类,但在单元内容上有所差异。高二区域地理,1995版课标为三选二,2006版暂纲、2010版纲要改为必修。2010年地理课程纲要继续对单元的内容和顺序做了调整。必修兼顾通论和区域,通论部分强调生活化和应用性,着重地理实察,加强地理实察能力培养与增加参观访问的经验;区域地理以经济版块做规划。应用地理部分,着重于动手找资料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必修课程重在培养21世纪的现代公民,内容上着重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知识系统;选修课程强调衔接大学相关科系专业智能,内容上以全球化大潮涌现的重要地理议题为主,探讨其特色、成因与问题解决之道。

(3)三大板块课程。《通论地理》包括13个单元,1~6单元为上册,7~13单元为下册。《区域地理》有20个单元。《应用地理》有16个单元。课程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列入海洋教育理念与目标,并以融入海洋能力指标为原则,纳入能源议题、粮食和水资源议题以及全球在地化、生态足迹等内容。考虑到高中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足,2010版课程纲要删减了约1/4~1/3的主要概念,并允许教师删减内容,特别是那些学生不会用到的专业知识,讲述地理的“精华”,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例如,区域地理建议减少自然的部分,凸顯人地关系;授课能以概念学习为主,不要过于深奥。

四、几点启示

(1)如何突破课时和教学容量的关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但是,因为课时有限,而且必修课时(2017—2027)将由6学分进一步减少到4学分,这严重制约了地理课程内容的展开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所以,一方面,应多方呼吁,积极争取课时,建议通盘考虑设置高中课程,彰显新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应用性和生活性的有关学科倾斜的导向;另一方面,试题设计要严守考纲要求和命题伦理,避免出现传统的地球概论和抽象几何式的试题,向基于新材料和情境的能力立意的试题转变。

(2)如何突破篇幅与扩容的关系。内容标准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教材要适度扩容,增加知识含量和可读性。地理教材篇幅有限,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教材编者一方面要尽可能周全地覆盖课程主题和主要概念,另一方面要设置多样化的栏目,做到图文并茂,实现课文、图像、练习三系统的有机配合。这样就使得呈现地理概念和地理过程的课文系统被挤压,陈述性的概念被压缩,程序性的过程被削减,往往牺牲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

(3)如何突破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现实中,所有学校迫于高考压力,很少能遵守高中教学计划,地理四册书往往被安排在高中前两年甚至高一,高三用于复习迎考。广大教师只能精讲多练,“浓缩精华”,这样就出现了课程“夹生饭”,演示实验、实地考察、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环节均被砍掉,甚至于缺乏必要的课堂讨论,导致学生缺乏实际体验。依据台湾的经验,祖国大陆地区应综合考虑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学安排,减少机械训练,增强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建设学科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总纲.台中:2008年1月24日.

[2]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地理》课程纲要.台中:2008年1月24日.

[3]普通高级中学地理科课程纲要补充说明.台中:2009年2月.

[4]修正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数学及自然领域).台中:2013年7月31日.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362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