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超
摘要: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经典素材辅助地理课堂教学,为一線教师创设新素材、利用新资源提供方法借鉴和思考方向。
关键词:挖掘教材;优化使用;教学素材
一、由经典图像综合分析人文现象
教材P3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如图1)是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素材,涉及的教学内容有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进程和问题、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地域文化。对该图像的深入剖析,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综合地分析图像中各种人文现象。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两城市空间结构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区位因素。两城市空间结构的存在有诸多前提,可引导学生说明“打破或干扰”这种理想模型的因素。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两城市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请对比两图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演变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比两图的差异,并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理解。学生能够发现两图中心商务区占地面积的比重不同,可据此分析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的差异,渗透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差异的内容。城市用地的扩展造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中心城周边的古老住宅区或混合区可能转化为商业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文物的保护或破坏,据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的影响和保护。
通过对比两图,学生能够发现两城市人口迁移的异同,如高、中收入者均迁往城市边缘的郊区,但迁入城市的人口存在差异——发达国家为年轻的专业人员,而发展中国家为农民。在分析人口迁移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所处阶段的差异。学生还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低收入者外迁的现象,这实际上是由于城市用地扩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低收入者无法就业,因而“被迫”迁出。据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图中呈现的发达国家“资本”外迁,也可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由复杂图像强化培养读图能力
教材P17“探索”部分“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如图2)”是罗马俱乐部预测的未来全球人口总量及与之密切相关要素(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污染)的变化趋势。该图像信息量丰富,存在多条曲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方法,进而提高读图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复杂图像中梳理读图要点,可从三方面逐步深入阅读:第一,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同时观察曲线之间的关系);第二,各曲线峰值出现的先后;第三,峰值前后的数值对比。
以图中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产品为例分析: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伴随人口增长和资源骤降,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产品却能增加?学生能够回答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亩产及开垦土地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勘探日益深入。可继续追问,为什么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产品又会下降?因为人口太多,超过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导致科技与自然资源的“角逐告败”。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加深对环境承载力概念的理解,也体会到科技、自然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图像可知,人均工业产品的峰值早于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先于人均粮食下降)。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因为工业发展需要的资源种类更多、人类对工业品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更大;也有学生认为当资源匮乏时,人类为了生存先满足粮食生产。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对消费因素影响的理解加深。继续读图,能够发现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产品下降后并没有恢复到峰值前的较高水平。这说明人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也说明环境承载力降低了。在这里“植入”了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内容。
由环境承载力过渡到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图2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在图中补画合理的人口变化曲线。有的学生画的很平直(或低水平波动),不符合人口增长模式揭示的一般规律;有的学生在环境污染较轻,人均粮食、工业品和资源较多时(2000年之前),使人口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人口基本稳定,略有下降;有的学生认为要考虑自然环境“崩溃”后人口重新平衡,可参考这个平衡的人数在人口峰值前达到平衡(1975年),因为此数值比较安全;还有学生认为人口增速应更缓慢,在2050年左右达到峰值,且峰值低于原图峰值。这些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口总量较低,生活质量较高。曲线的不同为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由简单图像深入挖掘教育价值
在工业区位类型的学习中,教师通常会说明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是典型的案例。而教材P60“运输指向——加拿大炼铝工业的分布”(如图3)却指出加拿大的炼铝业是交通指向型工业,这与师生的认知并不相符。
不难发现,该图像呈现的信息简单——仅仅呈现了加拿大炼铝业的分布及其原料的来源,能否说明其为交通指向型?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思考:难道加拿大炼铝业的当地或周边不具备丰富能源的优势?教师呈现加拿大能源生产的相关图像或文字资料,据图可知加拿大东西两岸能源丰富,尤其是水能,分布众多水电站。学生在图3中也能发现炼铝厂附近存在河流,进一步验证了存在水电站的可能性。但又如何证明其是交通指向型?
如果教师创设出科学探究的良好氛围,那么学生此时可能议论纷纷。有学生指出要继续搜集资料,如加拿大铝产品的去向。经过收集资料可知,2013年加拿大是全球第三大铝产品生产国,产品大量出口。这说明铝工业区布局类似日本的工业区:利用便捷的水路运输,供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这是交通指向型的有力证据。然而,这依然不能完全说明在影响炼铝厂布局方面,能源的重要性低于交通要素。有学生指出,可能炼铝业所需能源消耗已经降低,类似传统钢铁工业向现代钢铁工业的转变。通过查阅资料可知,2000年炼铝业所需电能已下降到1880年的六分之一。这个信息进一步提高交通指向型正确的可能性。
简单的图像看似存在缺陷,却为师生探究、联系所学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契机,在教学价值方面堪称完美。以上活动培养了学生质疑—假设—搜集资料—验证结论等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地理素养培养方面,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得到提升,体会到可持续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经典素材的挖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可以说,教师自身的学科理解有多深,素材的挖掘就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