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流程设置时,要从学生的能力和内在需求出发,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启航点、明确归属点、梳理生长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把握文本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能力;启航点;归宿点;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36-01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研制、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流程设置时,要从学生的能力和内在需求出发,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能力的生长点和归宿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方向,在保证课堂教学针对性的基础上,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
一、把握启航点,在洞察梳理中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学生在走进阅读课堂时,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经验,对教材中的课文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认知。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积淀,要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准确定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过程。
如,在教学《埃及金字塔》这篇说明文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对《恐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等说明文进行学习,对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已经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基本的说明方法的特点都已经掌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认知起点,而要深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探寻出学生知识体系的空缺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鉴于此,教师将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于:感知基本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并借助鲜活的情境为学生的语用实践搭建的平台。教学中,教师采用对比的策略引领学生辨析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学生对说明方法从感知到运用的提升。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情况,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对说明方法表达效果进行训练,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明确归属点,在引领历练中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不同的文体在内容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我们应该对不同的文体在最终的认知归属点上有着通透的理解与把握。这些最终的归属点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更是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感知的重要依据。只有把握归属点,教师才能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真正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如,《三顾茅庐》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一篇小說。小说的创作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因此小说的教学就应该将体验人物角色以及作者如何刻画人物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属点。正是在这一归属点的引领下,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以对比的策略感受张飞的莽撞粗鲁、刘备尊重人才的形象;聚焦于文本细节描写,在品味中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高贵品质;深入感知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在类比联想中感受诸葛亮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智慧形象。
纵观整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始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辨析上。这样的设置与教学,将教师的教路与文本表达的文路、学生的学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课堂教学糅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梳理生长点,在聚焦强化中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有了认知起点的揣摩与感知,有了对最终归属点的明确与笃定,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学生认知起点到最终归属点中探寻出契合学生认知实际的生长点,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富有思维含量的训练,引领学生从原始认知起点向最终归属点不断迈进,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小学说理文的基本范式为:亮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但这一基本范式会根据具体话题,不断地进行变化。苏教版的第一篇说理文《说勤奋》,作者选用了司马光、童第周两位名人的事例展开论证;而随后的《谈礼貌》则在此基础上,将列举的事例增加到三人,并将夹叙夹议引入其中,这成为学生学习说理文的生长点;而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虽然列举的事例还是三人,但除了时代、职业不同之外,更增设了民族不同的范畴,丰富了事例的典型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还借助雨点作为反面案例,拓展了事例论证的表达维度,为说理文的学习开辟了全新的生长点。因此,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教师要将教学设定在课文完全不同的表达方法上:借助自然景观引出话题、三个事例的典型价值分析、雨点反面事例的论证效果。这些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之前说理文中没有涉及的表达方法。正是抓住这些生长点,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才能顺利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师生围绕着教材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必须要对学生的认知状态、原始经验以及教材文本的最终归属进行考量,并在探寻其不断发展的生长点中聚力夯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