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数学教学通讯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若干思考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若干思考

将结构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让教师挣脱教材章节的束缚,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整个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具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为了让结构化教学的进展更加有效,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数学练习,让学生从中巩固认知、提升理解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练习设计的操作。

一、结构化教学视角下数学练习设计的要点

当我们采用结构化教学理念来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必须设计与之匹配的练习,一般来讲,作业的设计要讲究以下几点。

1. 充分联系实际

结构化教学将引导学生进入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引领学生联系实际来研究数学,因此作业设计也要做到这一点。数学知识本就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诸多联系,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衔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理解,还能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1]。

比如,当学生对“四角形的表面积”有所认识之后,教师安排这样一个问题:“活动教室准备重新整修一下,现在已知每平方米的墙面需要乳胶漆130克,请大家帮忙测算一下活动教室内部粉刷一遍需要多少涂料。”这个问题直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先引导学生制定测算方案,然后安排他们到活动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供工具让学生自主进行测量,这样的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 体现层次性

结构化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各项教学内容时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要考虑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即所设计的练习在难度上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有层次地展示各种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理中能够逐步实现自我提升。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某食品加工厂最近购买了一批面粉,原本计划每天使用2吨面粉,5天用完,由于产品销量增加,实际每天的面粉使用量达到了2.5吨,试分析这批面粉能够用几天。”当学生研究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对问题进行了调整,问题变成“试分析这批面粉比原计划少用几天”。学生稍稍思考,明确认识:只需要将“实际使用的天数”确定之后,少用的天数也就出来了。随后教师再提出问题:“某工人原计划每个月生产零件600个,现在实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一年的工作量,请计算每个月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因为有之前的问题做铺垫,所以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要将工人在实际情形中所生产的零件个数计算出来,他们就可以得到答案。

3. 融入趣味性

结构化教学要充分彰显学生的自主性,那就必须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趣味性,学生只有感受到数学研究独有的趣味性,他们才能更加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效率也将因此而得到提升。在练习设计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趣味性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为主动。富有趣味的练习也将更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采用更加灵动的思维来感受和体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比如,在日常的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争等方式来安排练习,由此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研究的快乐。笔者就曾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过一些数学问答的小游戏,让学生采用分组抢答的方式来比拼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的活跃程度。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点燃学生的热情,笔者为此也设计了一些奖励机制,虽然奖品只是一些小文具、糖果,但是却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无比投入,学生的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4. 强调实践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结构化教学尤其如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也切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也要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意识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这样学生也将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主动将数学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活化认识,提升对数学的感悟和体验。

学生也将在实践中对数学课堂所学习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验证。比如,当学生学习了“百分数”之后,教师安排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与之对应的例子,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的处理可以引领学生采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和探索这个世界。

二、结构化教学视角下数学练习优化设计的思路

结合上述有关结构化教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要点分析,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练习优化设计的思路。

1. 采用知情结合来优化练习设计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侧重于感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练习内容的具体性和形象化,这样的处理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而生动地把握知识。教学实践也表明,如果数学练习只是单调的计算,学生将很难显示出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这显然无助于学生练习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意采用知情结合的方式来设计练习,要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之中 [2]。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几分之一”时,设计了以下练习情境:如果将一个蛋糕分成两块,每一份都是原先蛋糕的二分之一吗?针对这个问题,不同学生各执一词,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不同意见学生的代表走上讲台,进行相互辩论。最终持否定意见的学生采用折纸的方式进行演示,紧扣“平均”的概念,让持肯定意见的学生也认可。

当学生初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时,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教师创设辩论的情境,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完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样的处理必然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加深他们的认识。

2. 采用动静结合来优化练习设计

在以往的数学练习中,人们大多采用叙述性、静态化的知识来建构课堂,教师大多是采用现成的辅导资料来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处理很难让学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建构认知。笔者认为,数学练习也要能够做到动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一种活动化的练习情境之中,这可以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3]。

比如,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触摸书本面、桌面等,让他们自主归纳面积的定义。然后,还可以让学生讨论“面积”这个概念在生活中的出现。经过这样的处理,“面积”将不再是一个单调的数学符号,它将真正纳入学生的知识框架。

3. 采用数形结合来优化练习设计

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一项非常重要的思想,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渗透。事实上,这种观念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建立起来,有助于学生数学结构的搭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当我们在进行练习设计时,也要注意数学结合思想的融入。

比如,在设计练习促进學生强化对“素数和合数”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用若干个正方形来拼凑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等于几时,就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学生必然需要在画图中展开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小正方形的个数等于2、3、5、7、11等数字时,所得到的长方形只有一个,而这些数字也恰恰正是素数,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强化。

三、结束语

当我们采用结构化教学的思路来建构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有必要重新对数学教学的含义进行界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不再仅仅只是从数学探究的角度来思维,也将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发展思维。而教师设计练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提升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全会. 引导探究,开展结构化数学教学[J]. 数学教学通讯,2017(25).

[2]  夏玉英. 结构化:一种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结构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

[3]  颜春红.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解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64696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