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
[摘 要] 文章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的教学为例,提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着眼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带领学生去经历、去感知、去体验、去发现、去品悟、去再创造,让学习真实发生,以增强课堂的深度和厚度。
[关键词]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画线段图
一、提出问题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如何高效教学成了每个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对于一节课而言,利用哪些题材来凸显教学重点?设计哪些活动来渗透思想方法?如何引导,才能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教学内容得到拓展,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发展?该如何发挥自身的能力来增加我们课堂的深度和厚度?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着眼“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的教学设计,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关注到学生感知、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课堂的厚度。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
1. 从激情导课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
师:课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学生各个跃跃欲试,兴奋不已)
师:请用手中的棋子在桌子摆出两行,要求第1行摆3颗,第2行摆5颗,看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快速进行操作,很快完成了任务)
师:现在,请大家想出办法让两行棋子变得一样多,看看谁想的办法多,谁想的办法巧!
(学生独立玩起了游戏。)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呢?
生1:太简单了,我只需将第2行多出的2颗棋子去掉就一样多了。
生2:我是在第1行添上2颗棋子,这样两行也一样多了。
师:生1和生2是通过变化,让两行棋子總数分别变少和变多。现在,要求不改变总数,如何才能让两行棋子一样多呢?谁有办法?
生3:我有办法。
师:请你边演示边解说。
生3:只需要将第2行多出的2颗棋子分一半给第1行就可以了,大家看,现在就一样多了。(利用磁性棋子在黑板上移动演示)
师:为什么只需分出相差数的一半呢?
生4:倘若都移到第1行,那第1行就比第2行多了,两行仅仅是在关系上做了调换,其他根本没有变化,因此,只需将多出来的一半添给少的即可。
师:非常好,这就是“移多补少法”,通过两者数量关系的一增一减,使得总数不发生变化。在游戏中,你们可以这样活跃地思考,并想出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棒!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这种开动脑筋思考的态度,一起解决更多的问题。
评析:通过小游戏来开课,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效思考,促成他们对两量的差的均衡转化思考,从而为后续的深度体验做足准备[1]。
2. 从策略选择出发,让学生体验策略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讲究策略,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好,芳芳和东东就是集邮爱好者。邮票这个四四方方的小天地中存留着悠久的社会历史文化,因此可以说集邮是一种比较高雅的爱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芳芳和东东的集邮情形。(PPT展示芳芳和东东的集邮日常)
问题1:芳芳和东东共有72枚邮票,东东比芳芳多12枚,那么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
师:本题需要求的是什么?
生5:“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也就是“芳芳有多少枚邮票,东东有多少枚邮票”。
师:理解准确,很好!那么,下一步该如何有策略地思考和解决本题呢?
生6:下一步应该理清条件。
师:你们准备通过哪种方法来清晰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如何表示才能直观展示两人邮票的数量关系呢?
生7:我准备画线段图。
生8:我准备列表。
师:你们都能想到已学策略,很好,那下面请生8来列表整理本题的数量关系。
生8(想了一会):列表似乎无法显示题意。
师:那该用什么策略?
生(齐):画线段图。
师:请大家独立尝试。(补全课题“画线段图”后,巡视教室)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以下三种线段图画法,你们觉得如何?(学生互相评价)
师:通过观察刚才的线段图,现在可以确定画线段图能清晰而直观地表示题意吗?(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线段图的策略”。(揭示完整课题)
评析:以上环节中,教师以适切问题引领学生的数学思考,并让学生在读题后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让策略选择成为学生主体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当列表和画线段图策略被提出后,教师顺势而导,让学生自主否决列表,以确定画线段图的有效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
3. 从操作+交流着眼,让学生感受对比的思想
师:我们是如何画出线段图的?该如何表示条件,又该如何表示问题?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9:逐一写出需要表示的数量名称,本题需要画两条线段。
生10:两条线段的起点需对齐,且表示芳芳的短一些,表示东东的长一些。
生11:需要用括线标注出已知条件的数量,多出来的12枚就是对比两人多出来的部分;还需要用竖着的括线标出两人一共的邮票数量72枚。
生12:还需要用问号标出问题。
师:那本题有几个问题?位置有没有标对呢?除去刚才提出的注意事项,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3:为了平直和美观,我们需要用直尺来画线。
生14:我们需不遗漏地在线段图上标出所有条件和问题。
师:非常棒,你们很全面地说出了注意事项。这是画法,大家一起看一看,是否全面?(出示画法)
师:下面,请大家先独立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之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想法,最终提炼出以下三种解法,教师板演)
方法1:72-12=60(枚),芳芳:60÷(1+1)=30(枚),东东:30+12=42(枚)。
方法2:72+12=84(枚),东东:84÷2=42(枚),芳芳:42-12=30(枚)。
方法3:12÷2=6(枚),72÷2=36(枚),芳芳:36-6=30(枚),东东:36+6=42(枚)。
师:以上三种方法各是让谁和谁一样多的?(学生一一对应阐述)
师:对于这些线段图,你有何想法?
生15: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阐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本题正是由于线段图,使得芳芳和东东拥有的邮票的数量关系被清晰地呈现。
师:总结得很全面,本題是一道适合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答的典型问题。
师:对比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发现什么共同点?
生16:都在尽力让芳芳和东东的邮票一样多。
师:对比课前游戏,你能发现什么?
生17:两者思路和方法相似,课前的游戏为我们解决本题提供了思路。
评析:通过操作+交流的方式,展开画线段图的教学。之后再让学生对比、辨析、反思三种解题思路及课前小游戏,让学生很好地沟通解题思路与方法,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有意义的支架。
4. 从画图策略深入,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师:我们从三年级开始接触画图策略,除去今天所学的画线段图的策略,我们还接触过实物图、条形图和示意图等,当然,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画图策略。请看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并想一想我们学习那么多画图策略有何意义?
生18:画图策略的直观性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快速解题。
师:总结得简洁且深刻,很好!下面,让我们再通过线段图来解决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出示图2所示的问题2)
师:分别说一说,本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可以口算解答吗?
生19:条件是科技书和文艺书共105本,且文艺书比科技书少15本;问题是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
生20:科技书与文艺书相差15本,而15÷2无法整除,所以排除第三种方法。进而得出以下两种解法,即①(105-15)÷2=45(本),45+15=60(本);②(105+15)÷2=60(本),60-15=45(本)。
师:以上两种解法,大家明白了吗?两种方法各是让什么与什么一样多?
生21:前一种是让科技书与文艺书一样多,后一种是让文艺书与科技书一样多。
师:比较书籍问题和邮票问题的线段图,二者有何异同点?
生22:两个线段图都由两条线段构成,且都以括线标注了总数。
生23:两个问题在上面的事物不同,书籍问题是多的在上面,而邮票问题则是少的在上面。
生24:尽管都是由两条线段构成,且长度不一,但表示方法一致,多的部分用实线表示,少的部分通过虚线补齐。
师:这种通过线段长度表达数量大小的方法就是线段图的本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线段图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生25:线段、符号、条件、问题等。(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同时建构思维导图)
评析: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整合画图策略来沟通画图与画线段图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浅入深出地建构完整而清晰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地,对比与思辨两个问题中线段图的异同点,让线段图的画法、优势、组成和本质呼之欲出,最终形成了思维导图。
5. 从迁移应用中深化,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品悟
师: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画线段图的策略,下面一起来完成课本上的两道题……(具体练习过程略)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发现你们今天真的是收获不小,谁能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呢?
生36:我明白了画线段图对解决问题有很多好处,掌握了画线段图的方法。
生37:通过画图可以快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助力问题的解决。
……
师:很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图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描述、研究问题,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PPT呈现希尔伯特的头像及名言)。我们一定要铭记他的经典名言,在作业和考试中尽可能多地利用画图策略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评析:迁移应用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最佳方式,教师适时安排典型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更深层次地品悟画线段图的好处。课堂结课中,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再次回味画线段图的策略,并以希尔伯特的至理名言恰到好处地圈点画图策略的价值,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2]。
三、问题思考
对于教师而言,事实上课堂教学基本属于“表演业”,需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完美地呈现知识与能力。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教师的长期实践和反思。当然,课堂教学是无法复制与再造的,教师唯有增强自身的底蕴,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表演”。对于本节课而言,教师之所以能轻车熟路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让学习真实发生,主要源于教师的深度备课和精心设计。
1. 着意独特情境。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解答例题来让学生感受画线段图的诸多好处,从而引入课堂。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游戏情境导入和动手操作活动深入,为学生搭好思维“脚手架”,在对两量的差的均衡转化思考中探究多解,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对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2. 讲求知识链接。本节课中,教师基于对编者意图的考量,紧扣画线段图的策略,想方设法地将新知与生活相沟通,将学习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素材上,让他们轻松链接数学与生活,让学习真实发生,从而让他们在感知、感悟、体验和品悟中收获满满。本节课中,不管是例题的抛出,还是游戏的设计都是螺旋上升、小步子前进的,意在联结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获得体验,转识成智,让新知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3. 重视思维引导。关注思维的发展,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在本节课中,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概括、归纳的思维活动,如画线段图的正误比较、两道习题的线段图差异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归纳等,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发展,同时无形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总之,教师设计教学,需要深度研读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着眼教学设计,着意独特情境,讲求知识链接,重视思维引导,关注思想方法渗透,带领学生去经历、去感知、去体验、去发现、去品悟、去再创造,让学习真实发生,从而不断促使学生生发出新的想法和视角,以增强课堂的深度和厚度。
参考文献:
[1] 郑笑容. 数学课堂中导入“角色换位”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 福建中学数学,2007(08):9-10.
[2] 冯爱银. 借图式之力 促教学之效——基于图式理论的数学教学探讨[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22):22-24.
177150170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