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翠玲
[摘 要] 有效的学习迁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法宝,也是他们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还是发展他们数学智能的有效举措。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学习回顾,以达成温故知新的夙愿;还得重视学习推理、类比猜想等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智慧、更富活力,最终让他们的数学领悟更加深刻,学习效益不断攀升。
[关键词] 迁移拓展;学习领悟;教学思考
众所周知,要使小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直至消化好概念和运用好概念,教师就得优化迁移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好正迁移,找准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和内在共同性等,进而促使他们更有效率地思考和领悟,最终使得整个数学学习体验变得更深刻。在此,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实践为例,简略地进行一点梳理。
一、引导回顾,唤醒记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建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指导有方,学生一定会饱含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去探索。为此,在“分数的意义”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依托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好迁移原理,让学生在经验、知识唤醒的过程中建立信心,并充满自信地去探究新知识,从而实现新知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
师:你还认得屏幕上的这些数吗?
课件呈现:分数1/2,1/3,1/4,2/3,3/5。
生1:它们分别是分数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二、五分之三。
生2:分数1/2中,1是分子,2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
……
师:还记得分数1/2、2/3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生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生4:也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彩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彩纸的二分之一。
……
生5: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纸片的三分之二。
生6: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2块月饼的三分之二。
师:噢!2/3还有这样的说法吗?你记得吗?
生6:有的,不过这个时候不是一个物品了,而是几个物品了。
师:很好!你還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6:有8个小正方体,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些小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6: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5份就是这些苹果的六分之五。
……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很不错!那如果是这样的一箱苹果,你又会想到怎样的一个分数呢?
屏幕显示:有一箱苹果(PPT演示,把许多苹果放入纸箱中,苹果的个数难以数出来,然后封好纸箱)。
……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都分别安排了一个单元的“分数初步认识”内容,这是学生更好地认识分数并建构分数意义的基础,也是他们深入学习的知识储备与数学活动经验所在。为此,笔者利用上课刚开始的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读一读分数,说一说分数的由来,让“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得以唤醒,使得相关分数经验得以激发,从而使他们在体验中更快乐地投入后续的学习研究之中。
特别是对2/3的另一种由来,笔者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不仅让学生说出来,还引导学生再次举例。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复习回顾能够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思维,使得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一组物体的认识得以强化,这样就为后续引出“一个整体”的知识点打下伏笔,提供经验与思维的保障。
二、类推应用,理解感悟
类推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思维方式之一。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用好类推,那么他们的学习必定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既有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基本的数学知识等进行相应的学习推理,使他们找到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实现数学学习的顺利深入,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获得发展。
师:根据刚刚的演示继续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苹果呢?
生1:我们可以把苹果的个数假设为20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0个,那么一份就是这箱苹果的10/20。
生2:应该可以简单点的,就把这20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也就是1/2。
生3:这样的情况是可以这样思考的,但是如果不是20个苹果,而是200个呢?
师:是啊!如果是2000个,甚至更多的个数呢?
生2:还是一样的啊!就是把200个、2000个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它们的二分之一。
师:哎!很有趣的话题,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可以这样的,我们在三年级就学习过,可以把12个苹果、6个萝卜、24面小红旗等等,都用一个大圆圈圈起来,变成一个大整体,对待这里的200个、2000个苹果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
……
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向学生简单地传输知识,而是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究的渴望,并引导他们利用既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维等去实践、去探究,从而找到知识之间、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观察、分析、交流后,进行合情推理,最终实现新知识的吸收。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十分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上的类推,让他们在一次次举例迁移中感悟“一个整体”的存在。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个整体所进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一个整体”既可以是单个的物品,也可以是多个物品,甚至是难以数清楚个数物品的集合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既贴近知识的本真,又契合学生的思维状态,更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思维的迁移。最终,他们会建立“一箱苹果,就如一个超大苹果”的认知,并逐步形成“1”的数学模型雏形。当学生再度去解读问题时,分数的引入就会变得无比自然了。
三、拓展学习,深化建构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應是一个生动活泼,且富有个性的活动历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究需要。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分数的意义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努力地营造氛围、创设学习活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延伸思考,进而助力他们的知识建构,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稳步发展。
师:你们的解释令人非常信服。是的,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1个物品,或者很多物品都看成一个整体,比如一筐橘子、一车桶装水等。那么在这之外,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例子?
生1: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全年级的同学看成一个整体,甚至全校同学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生2: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不论物品的个数是多少,都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
师:举例很翔实,也很丰富。数学家们还把这样的一个整体命名为“1”,你们认为这里的“1”又是什么呢?
生3:一卡车的苹果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
生4:把围棋中的所有棋子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也可以把其中的白子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不过我感觉这两个“1”是不一样的。
生5:可以把存钱罐里的硬币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
生6:把教室图书角中所有的图书看成一个整体,也是“1”。
……
师:大家都理解得很透彻,应用也符合实情。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研究,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一下分数的意义吗?
……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是需要趣味性,更需要挑战性。挑战性的问题不仅能有效刺激学生去努力探索,还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助推学习思考的不断深入。案例中,笔者就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而是花了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去解读“1”,分析“1”。实践证明,这样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探究视角,更能丰富他们对“1”的感悟,进而为他们提炼分数的意义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整个反思、归纳、概括学习活动变得事半功倍。
结合案例陈述,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去酝酿,又要着力于知识间的迁移去谋划,还要重视对学习拓展的思考。只有对各个细节进行多元化整合,才能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精彩不断,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具开放性、灵动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积累和发展。